【本報香港電】中國「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二十四日舉行開館儀式。這座專門安置、保護、研究和陳列,有關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實物的博物館,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入住兩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
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地處陽江海陵島十里銀灘,耗資人民幣兩億元(約台幣九億四千四百六十二萬元)。場館負責人介紹,考古工作人員正在爭取把發掘過程常態化,既讓公眾看到整理展示的文物,更可欣賞文物挖掘全過程。
據了解,「南海一號」的文物總量約為五萬至八萬件,目前已打撈出水的文物六千多件,其中完好無損的陶瓷多達四千五百件。
開館首日在博物館的珍品展廳重點展出的是「南海一號」的出水文物,包括陶瓷、金銀銅器、石雕、錢幣等。
海上絲路博物館由五個不規則、大小橢圓體連環相扣組成,外型遠眺猶如古船龍骨,整體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海鷗。
「南海一號」出土的文物存放於六號宮內,六號宮是完全模仿古代造船龍骨的骨架搭建的展廳空間。置身其中,彷彿處在古船核心艙位。「南海一號」的出土文物以瓷器為主,集合江西景德鎮窯、福建德化窯、福建瓷灶窯、福建義窯、浙江龍泉窯等中國古代名窯的製品。
「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主體工程,陽江市政府畫撥用地近十三萬平方公尺,於二○○五年十二月動工,今年十一月竣工,主館總面積一萬二千多平方公尺,建築面積一萬九千多平方公尺,是目前中國乃至亞洲唯一的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