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日前裁決,認定中國對美國貿易爭議案上訴被駁回。除此之外,美國、歐盟及墨西哥三方對中國的出口貿易紛爭成案,外加中國對美國採取的「特保案」調查案被美技術性化解掉。一時之間,屢屢受傷的中國似乎在全球貿易戰中成為眾矢之的貿易摩擦焦點。
國際間為了維繫本國利益而產生的貿易保護主義,向來都是常態。在經濟下滑、景氣蕭條及生產遲緩、失業率高時,政府對外國的限制措施會更為大刀闊斧。隨著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日漸確立後,美國在金融危機後的經濟政策調整,讓中美貿易紛爭愈演愈烈,進而也帶動了其他國家對中國製造的圍攻效益。
誠如中國財長宣示的:把自己的經濟發展好,本身就是對國際經濟最大的支援。一個保持穩定增長且擴大進口、同時增加對外投資的中國市場,能為其他國家發展經濟提供各項有利條件。今年初中國赴歐洲的採購團就受到各國政府歡迎,並且被誇讚這筆採購來得正是時候!
經濟的成長不能光靠提高彼此貿易障礙來達成目的,美國六月對中國採取的輪胎業保護措施造成十萬人失業,還讓部分產業出現衰退。同樣的,中國對美的貿易報復也影響到美部分產業成長。反觀日本在國際貿易領域上能無往不利,在於他們遵守規則並從中調整策略。中美雙方的貿易戰不能讓政治因素給左右,理性的討論雙方最大利益,才是真正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