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症候群」是醫學上的新名詞,嚴格說來,它不是病,而是生病之前的警告信號。
從古代開始,醫者就發現肥胖、心臟病、糖尿病等健康問題,經常會一起出現,也逐漸發現原因是新陳代謝異常的結果;一九九八年,世界衛生組織把此命名為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被診斷有此問題的人,在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上要更加小心,因為這已代表健康出了問題。
許多被診斷為代謝症候群的人,不見得會有什麼不舒服,但這些人的健康狀況,正處於「暗潮洶湧」的狀態,因為代謝症候群的進展是緩慢、不易察覺的,有人是健檢時才發現異常,有人則是糖尿病或動脈硬化進展到中期或後期時,才知道事情大條了。
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代謝症候群?量一下腰圍、血壓,驗個血就知道了,方便,也不太貴。
代謝症狀群標準
腰圍:男性大於或等於九十公分,女性大於或等於八十公分
血壓:收縮壓大於或等於130 mmHg,舒張壓大於或等於85 mmHg
三酸甘油酯:大於或等於150 mg/dl(需空腹)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在40 mg/dl以下,女性在50 mg/dl以下(需空腹)
血糖:大於或等於100 mg/dl(需空腹)
這五項當中有任一項達到標準,就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達到三項,就代表有代謝症候群。
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是代謝症候群的防治重點。理論上低油、低鹽、低糖、低膽固醇、高纖的飲食,以及控制體重,對於代謝症候群的防治有益,專家從不同的食物種類中,票選了七種有益代謝症候群防治的超級食物(燕麥、小番茄、苦瓜、橄欖油、芝麻、低脂優格、大豆),也在提醒大眾均衡營養與選擇食物的重要,而不是某些類的食物「統統不能吃」。
(本文作者為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