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衛生署依台美協議擴大開放美國牛肉產品,強調啟動「三管五卡」把關安全,民間團體仍疑慮可能將狂牛症帶進台灣,衛生署長楊志良昨天指出,目前為止未見任何絞肉、內臟申請進口,甚至連爭議性較小的帶骨牛肉也沒有進口,可見「三管五卡」有效的將民眾有疑慮的部位阻絕於境外。
衛生署開放美國牛肉產品進口,同時宣布採取管源頭、管邊境、管市場以及核、標、開、驗、查關卡,確保不會將有狂牛症風險的神經物質帶入台灣;但這項查驗措施被外界質疑「無實質效果」,立法院醞釀修改「食品衛生管理法」,明文禁止絞肉、內臟進口,消基會甚至聯署要求公投重啟談判。
立法院長王金平昨天邀集朝野協商達成共識,第三度延後食管法修法期限至下周二,但對於修法內容,朝野仍無共識。
楊志良強調,迄今沒有任何擴大開放的美牛產品進口,甚至連原本就存在市面的不帶骨美牛也減少,可見「三管五卡」的確有效。他指出,談判不可能百分百按照某一方的意思,不過他很樂見立院透過修法,將「三管五卡」精神列入條文中,讓國人更安心。
楊志良也呼籲,全球狂牛症比率已大幅下降,美國現在也沒有再出現相關病例,符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規範,因此,不適合恣意將「毒牛」、「毒肉」等措詞加諸國際組織認定安全的食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