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孔廉指 技術細節待解決 今僅簽3協議 確定第5次會議將討論ECFA
【本報台中訊】第四次江陳會租稅協議破裂。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昨天表示,暫時不簽兩岸租稅協議,是因技術性細節需較長時間解決。今天會議中,將僅簽署「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漁船船員勞務合作」三項協議。
陳雲林在昨天歡迎式上,針對協議一再提到「如果順利完成」,似乎已暗示結局可能生變。至於簽不成的真正理由,據猜測是大陸在釋放訊息:「不要把施惠當福利,ECFA也不是你說了算。」
高孔廉在預備性磋商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說,過去十個月來,雙方已就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進行多次業務性溝通,並達成基本共識;但此議題技術性安排上較特殊,牽涉複雜,雙方在實際操作上碰到沒想到的問題。他強調,租稅協議涉及的實際面比較廣,「這次會談後,主管機構將就此議題展開後續協商。」只要後續磋商捉緊,待時機成熟後就會簽定。
高孔廉指,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議也都很花時間,短者一兩年,長則四、五年,按賦稅署的資料,台灣與以色列就用了四年才完成簽署。
媒體追問,是否因為台商怕被扒兩層皮,所以談不攏?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表示,簽署兩岸租稅協議,不僅改善稅務投資環境,對台商進行投資也肯定有利。
鄭立中並提到,明天江陳會將針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交換意見。他說,ECFA確實是兩岸同胞都很關切的問題,雙方也都有意願,兩岸相關專家都有交換意見,肯定是一種正面合作。
但高孔廉也說,不能保證第五次江陳會就會簽ECFA,儘管未來會加緊討論,但若時機不成熟,也可能像這次兩岸租稅協議一樣無法簽署。不過他強調,第五次江陳會確定會討論ECFA與智慧財產權兩大議題。他並指出,無論從理論或實務觀點,都證明簽署經濟合作協議,小型經濟體獲益較多,「兩岸那邊小,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