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嵌在蔚藍海岸的珍珠

阡陌/文‧攝影 |2009.12.19
1276觀看次
字級

馬諦斯美術館位於尼斯郊外的山坡上,是一棟十七世紀別墅所改建。赭紅和鵝黃色的外牆,掩映在橄欖樹林間,顯得搶眼醒目。野獸派大師亨利‧馬諦斯從一九一七年移居到尼斯,直到一九五四年過世,三十七年的歲月裡,尼斯明亮的陽光,供給畫家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畫家曾經去拜訪住在卡納須梅的雷諾瓦,也到安蒂布跟畢卡索見面。同樣居住在仙境般的三位大師,想來內心中應懷有惺惺相惜之情吧!

晚年的馬諦斯大部分時間專注在素描、插畫及膠彩剪貼畫上,曾為法國詩人波特萊爾的詩集《惡之華》作版畫,也曾創作著名的《爵士》系列。

館中刻意布置成馬諦斯生前工作時的情況,收藏有油畫六十多幅、素描兩百多張、雕刻兩百多件、將近六十尊雕塑,還有馬諦斯的私人收藏品。館藏的數量雖不多,但卻能夠欣賞到大師從早期到成熟等不同時期的作品,而《藍色裸體》的系列剪貼畫,更讓人見識到馬諦斯晚期自由的畫風。

文斯教堂 童趣風格

西元一九五一年,馬諦斯為文斯修女院設計禮拜堂(也是其受託的最後一個創作),從磁磚到窗戶,採用膠彩剪貼畫的圖案,讓這座文斯教堂呈現出繽紛亮麗又充滿童趣的風格,在在流露出大師的創意精神。

從尼斯車站循著路標往山上去,街邊行人的步調漸漸緩和,笑容親切和善,愈往上走,愈覺閒適安靜。

不久,終於來到文斯教堂,一堵白牆高高圍起,無從窺看教堂的樣貌。從狹窄的門口買票進去,哇,真是多彩亮麗!有別於一般教堂莊嚴肅穆的氛圍。午後的陽光,斜斜投射在窗櫺上,把玻璃窗上的剪紙圖案,烘托得明亮活潑,圖影映在地板和牆面,營造出豐富的剪貼組合。流連其中,恍如置身童畫世界裡。

在尼斯的歲月中,大師呈現出一個嶄新的繪畫歷程,燦爛而豐富。

夏卡爾博館 夢幻

位於尼斯山上,全名叫「夏卡爾聖經使命」的博物館,在一九七三年七月七日開幕,當天正是夏卡爾的生日,博物館的設計完全依照大師的理念,一位畫家能夠在生前主持自己的博物館開幕儀式,真是少有的福氣!

夏卡爾出身俄國的猶太裔家庭,父親以販魚為生,家境困頓,卻總是以祈禱來獲得內心的平安,如此虔誠的宗教信仰深深影響著夏卡爾,日後也成為他畫作裡的重要元素。

兒時景象 畫作元素

當時在俄國的猶太人,不能接受高等教育。一九一一年夏卡爾到法國學繪畫,從此展開了他的藝術創作之路。他在巴黎羅浮宮觀賞前輩大師的作品,漸漸領悟到一位畫家應該用自己的方式畫畫,於是,嘗試以立體派的技法呈現對故鄉的情懷。

俄國的農村景象,牛、馬、驢和羊等動物,常常出現在他的畫裡。而聖經故事、教堂和天使,則是畫家對上帝之愛的的歌頌。

第二次大戰之前,夏卡爾的畫呈現出夢幻般的幸福色彩,小女兒出生後所畫的《出生》,畫面上他和妻子手拉手,身體飄飄然起飛。

畫作感染力 極微妙

在許多畫作裡,夏卡爾習慣讓戀人飛翔在空中,或騎在花束上,來傳達戀愛中的甜蜜快樂。流連在畫作前,那股甜蜜的幸福感,不知不覺間沁入觀賞者的內心中。

二次大戰期間,猶太人遭到納粹的屠殺,殘酷的景象,讓夏卡爾受到強烈的衝擊,他所信仰的平和世界,驟然變成猶太人的煉獄。畫家走出了幸福之塔,創作出《革命》和《白色極刑》等撼動人心的畫作。

主展覽館展出夏卡爾一九五四至一九六七年間,根據舊約聖經的創世紀和出埃及記所畫的十多張大幅創作,畫家在聖經故事中融入花朵或戀人等自創的元素。一個較小的展場,則展示舊約聖經的歌之主題,呈現出夏卡爾的幻想世界和對上帝的敬愛。

有間音樂廳,可說是館裡的驚嘆號,彩色玻璃上的聖經故事,在陽光的揮灑下,圖畫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大師的色彩更顯繽紛亮麗。

醺醺然步出美術館,如茵草地上,春光溫潤,微風柔和,且閒坐片刻,細細反芻這份難得的溫馨甜蜜吧!

菲南德雷捷美術館

因為三位日本女士臨時改變行程,大會安排的司機賽蒙,意外成了我個人的專用司機,載著我從蒙地卡羅南下,前往位於畢歐小鎮的菲南德雷捷國家美術館,欣賞機械主義大師菲南德‧雷捷的作品。

這位二十世紀的現代藝術大師,出生在法國北部的諾曼第,身後卻由他女兒娜迪雅在南部建立了這座宏偉的美術館,一九六年創立,而於一九六七年捐獻給法國政府。

一九二年左右,正逢現代藝術科技蓬勃發展的年代,電影、廣告和公共藝術,刺激了藝術的多元化。雷捷受到這股風潮的影響,把現實生活裡的人、事、物等元素,帶入畫作裡,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藝術風格。

有人稱它為「非人性」的創作理念。他的創作,融合了立體主義和機械主義,突出的風格,使他的名聲直追畢卡索和夏卡爾等大師,而成為二十世紀法國的一位重要畫家。

人性之外 藝術展現

這是一座非常現代化的美術館,正面牆上用馬賽克鑲嵌了大師的作品,雄偉而壯觀。這裡完整地收藏了雷捷的作品,細細欣賞,可以發現大師畫風的蛻變。

如一九一二年的《形式對比》系列,隱然透出畫家極欲擺脫立體派畫風的決心;一九二三年的《大拖船》,豐富的色彩,強烈呈現出大師的創作理念。樓梯間的《結構》彩繪玻璃,十分的精彩。

展出作品在在顯示娜迪雅費心收集重要作品,更以拼畫、玻璃和地毯等各種材質,來突顯她父親雷捷的創作理念。

畢卡索美術館 蔭小村

從畢歐小鎮出來,賽蒙開車往南走,來到安蒂布,這是蔚藍海岸上的一個古老村莊,臨海邊聳立著一座十六世紀羅馬式的城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從一九四六到一九四八年,畢卡索住在安蒂布,曾在古堡裡畫下許多作品,包括那時期創作的名畫「生之喜」,目前都保存在原地,這座古堡也成為畢卡索美術館。

這座「國立畢卡索美術館」,收藏有大師的陶瓷作品和一些畫作。館外一條小小的街道兩旁,盡是陶藝商店,門口擺置了各式各樣的藝品。「村不在小,有大師則名」,一個小小的瓦洛里,因為畢卡索而吸引了來自各地的遊客。


幸福晚年創作不輟

在蔚藍海岸邊的歲月,畢卡索享受著寧靜的生活,新伴侶法蘭絲替他生了兩個孩子。大師的藝術創作,正如幸福的生活一樣,反映出他內心的喜悅。

一九四八年至一九五五年,畢卡索移居到臨近安蒂布的一個陶藝小鎮--瓦洛里,並嘗試陶瓷器的創作,這些嶄新的藝術作品,使他獲得穎而又豐碩的收穫。

賽蒙讓我在古堡前下車,約好兩個半鐘頭後,回原地接我。

我迫不及待登上古堡台階,推門進去,小小的院落裡,立著三兩尊雕塑,往裡走,這棟二層樓的古堡,有十間大小不一的展覽廳,空間不大,但展出的雕塑和畫作,皆屬精品,那幅《生之喜》畫作,讓觀者也感染了那分喜悅。


赤子情懷返老還童

出了一樓展廳,穿過中庭,通往二樓的階梯邊上,擺置了大師的陶瓷作品,彩繪的瓷盤,而磚紅色充滿童趣的圓胖鴿子,真是令人喜愛。牆上掛滿了兒童畫般的版畫和素描,七十五歲的畢卡索,返老還童,創作出天真活潑的作品,天生的才華,真是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二樓左邊的一個最大展覽廳,每一面雪白的牆壁上,只掛一幅大型油畫,造型特別的吊燈,明亮的光線,如此寬敞的賞畫空間,真是豪華的享受。

古堡後邊,有一條帶狀的庭院,矮牆上,擺置了幾尊雕塑,在藍天碧海間,顯得自由又自在。獨自徘徊流連,內心的感動卻是無人分享。

已是過午時分,饑腸轆轆,走向臨近的街市,買了三明治和果汁,坐在公園板凳上,默默享用午餐。公園邊有家冰淇淋店,興沖沖地買了兩球,口味跟義大利的比起來,竟有天壤之別。或許,法蘭西民族的味蕾,全都專注在美食上了吧!

賽蒙依約準時來接我回蒙地卡羅,沿途上,海水湛藍,帆影幢幢,好一片天堂樂園。


藝痴伉儷賞畫同樂

當天晚上,我興奮地向外子訴說一天的經歷,引得他羨慕不已。「會議結束後,陪我走一趟畢卡索美術館,好嗎?」他央求道。能夠牽手同遊,當然樂意,因此兩天後,我們從蒙地卡羅搭火車到坎城,再轉乘公車去瓦洛里,之後再搭車去安蒂布。

再度蒞臨「國立畢卡索美術館」,發現它設立在一幢古老的建築裡,和其內展出的陶藝品及陶畫複製品相映成趣,裡面更有間像防空洞般的房間裡,展出畢卡索留下的壁畫《戰爭與和平》。

我倆流連在大師的畫作前,時而作筆記,時而低聲交談,賞畫之樂,就在有人可以討論分享。兩個來自東方的畫癡,因為大師的作品,也在安蒂布和瓦洛里,度過快樂幸福的一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