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多益測驗及劍橋大學ESOL考試院昨天分別公布台灣學生英語能力報告,顯示台灣七至十二歲學生的英語能力,在亞洲英語非官方語言國家中名列第二,僅次印尼;但比較高中以上學生的多益成績,台灣高中生平均五百二十四分,比南韓高中生平均六百七十五分,大幅落後一百五十一分,對國內英語教育是個警訊。
劍橋大學ESOL在台辦事處經理王舒葳分析,台灣國、高中英語教學模式偏重單字背誦及文法規則記憶,然而機械式的知識記憶,讓學生失去興趣,無法持續學習。這也是為什麼現階段大學生英語表現不如預期的主因。
ETS多益台灣區代表執行副總甯耀南則認為,升學考試、手機、電腦普及,帶動圖像式閱讀,妨礙學生深度閱讀能力,但閱讀能力下降,是全球普遍問題。
劍橋大學ESOL考試院昨天發表「台灣學童英語表現趨勢報告」指出,台灣七至十二歲學童的英語表現,整體而言在世界水準之上。在亞洲地區,台灣學童平均位居第五,次於馬來西亞、印度、印尼、香港;但在英語非官方語文國家,台灣學童表現排名亞洲第二,僅次於印尼,超越大陸及南韓等重要競爭對手。調查也發現,台灣學生隨年齡增長,讀寫能力反而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台灣一般大學生多益平均五百七十七分,雖較日本高二十四分,卻落後南韓四十四分。在技職院校部分,台灣是四百零八分,比南韓技職生落後五十二分,甚至較日本的兩年制短期大學落後七十六分。
高中部分,台灣平均五百二十四分,與日本的五百二十二分差不多,但卻遠低於南韓的六百七十五分。研究所方面,台灣平均成績五百八十五分,與日本五百八十三分接近,但落後南韓的六百六十三分將近八十分,明顯落後,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