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現代人孩子生得少,父母把兒女當成寶,卻有一群「棄兒」無法平安順利長大。兒童福利聯盟統計發現,去年至今年上半年,遭遺棄的兒童與少年多達六百九十八名,平均每天有一點二個孩子被遺棄。更令人憂心的是,棄兒致死率今年攀升至二成三,創四年來新高。
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許多棄兒來自未成年生子的小爸爸和小媽媽,「這種情況日益嚴重」。根據統計,台灣去年出生的十九萬多名新生兒當中,有三千八百名是未滿二十歲的小媽媽所生;今年迄今所有的出養者中,「未滿二十歲」的生父或生母就占百分之二十三,這些要出養孩子的小爸爸、小媽媽,未婚比率更高達百分之八十五。
除了「生父母未成年生子」是孩子被出養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就是經濟困頓。
兒盟檢視近六年來的出養諮詢電話件數,從民國九十二年的四百九十五件,大幅上升至去年的七百七十件,增加幅度達五成五。
今年一月到十月,兒盟出養諮詢電話有五百一十一通,平均每天接到一點七通的出養諮詢電話,其中八成七表示因經濟困難要出養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棄兒致死率飆高。兒盟檢視九十五年至今年十一月的棄兒新聞,發現共有一百四十七名嬰幼兒受害,其中二十二人死亡,平均致死率約一成五;今年一到十一月,棄兒死亡人數有七名,致死率二成三,創下新高。
進一步檢視棄兒地點,有四成三的棄置場所極易造成棄兒死亡,包括公廁、道路旁、公園、偏僻地點、垃圾桶與回收箱,甚至由高樓丟下嬰兒喪命,其中又以「未成年或未婚父母」遺棄比率最高,近三分之一。
除了希望社會重視小父母的關懷外,兒盟還點出棄兒收養的癥結點。王育敏說,患有疾病、三歲以上、父母有酒藥癮、手足同時要出養等特殊需求的兒童,最容易被排斥,由於一般收養人偏愛收養年紀小的嬰幼兒,這些棄兒遂成了「棄兒中的棄兒」,目前有五十位特殊需求的孩子接受兒盟的照顧,等著善心家庭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