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今年八八水災時,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生劉鎮源,看到災民空有水源,但卻沒電可使用濾水器,必須從外地運瓶裝水才有水喝,劉鎮源潛心研究出攜帶型小型淨水器,成本低、不需用電,這項發明獲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銀質獎。
這項產品預計明年量產,每個售價低於一千元,在緊急的時後十分實用,有救命功效。
劉鎮源說,他早在多年前就發明可攜式淨水器,是為了供應商務旅客和外宿學生的飲水需求,第一代產品已技轉並在市面上販售,每個約一千五百元;但在今年八八水災時,他覺悟到這個價格仍嫌貴,且需要電力供給才能推動水在濾心運轉,馬上動腦再改良。
十一月間,他完成不需電力的淨水器,為壓低成本讓更多人有能力負擔,他使用更有效率的材料及更簡潔的設計,隨後代表交大在今年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得到銀質獎,他特地把獎項獻給指導教授唐麗英。
除了不需電力,他還說,因觀察到一般濾水器在更換濾心時,須將外層卸下,徒手拿取濕淋淋的濾心,清理不便,手也不舒服,因此他又將產品改良為外層和濾心一體成型,可整個直接拆卸、替換,且以透明材料做濾心底部,讓使用者可直接觀察濾心,掌握更新時機。
劉鎮源去年研發出「盲人電話機」也可幫助人,就是因為有一次在新竹仁愛之家看到一位視障者手機不慎掉落,遍尋不著的著急模樣,觸發他將現有電話機加以改良,現也已量產中,這個發明去年曾在紐倫堡獲銅質獎。
劉鎮源認為,現代人生活富足,往往將周遭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但是如果常常反問自己,「這個東西為什麼這樣設計?它那個部份不太方便使用?」,多觀察跟反省,便可發現還有很多事物值得再改進,可讓更多弱勢朋友的生活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