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日起訪問中亞國家哈薩克和土庫曼,作為二○○九年中國「能源外交」的重頭戲,胡錦濤十四日將在土庫曼,與土庫曼、哈薩克及烏茲別克領導人一起參加「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開通儀式。對於中亞地區開始向中國出口天然氣,俄羅斯已感到警覺和不安。
「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從土庫曼橫穿烏茲別克和哈薩克,進入中國新疆,與中國「西氣東輸」二期工程相連,構成一條橫貫東西的中國天然氣「主動脈」,惠及中國中西部、長三角、珠三角共十四個省市,南端終點為香港,是世界上最長的天然氣管道,預定二○一○ 年建成通氣。
土庫曼總統別爾德穆哈多夫表示,土庫曼到中國天然氣管道對兩國均具有戰略意義。他期望在未來三十年內,每年能向中國出口四百億立方公尺的土庫曼天然氣。
哈薩克能源界人士表示,天然氣管道的建設費用全部依賴中國貸款。哈薩克境內一千三百多公里長的天然氣管道,建造費用達七十五億美元。在開始階段,僅向中國出口土庫曼天然氣,未來還將向中國出口烏茲別克和哈薩克的天然氣。
報導說,中亞天然氣開始出口中國,已引起俄羅斯的警覺和不安。俄羅斯《獨立報》指出,北京已成為莫斯科在中亞地區的主要競爭對手。
俄羅斯獨聯體研究所副所長扎里辛認為,中國一方面透過上海合作組織,另一方面透過發展和中亞各國的雙邊關係獲取中亞能源,中國的這一策略很成功。
俄羅斯媒體指出,為了配合獲取中亞地區能源,中國也積極在當地投資。中國已在土庫曼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投資四十億美元,此外,中國資本還涉足土庫曼的建築、交通運輸、化工、製藥等領域,正執行的五十個投資項目總金額達五億美元。
另外,中國資本同樣大舉進軍哈薩克和烏茲別克。中國今年曾向哈薩克提供一百億美元貸款,用來換取哈薩克主要能源企業的股權。
俄羅斯前能源部副部長、反對派領導人米羅夫認為,土庫曼的天然氣出口正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俄羅斯已喪失在中亞能源市場的壟斷地位。
俄羅斯能源市場分析人士說,俄羅斯向中國出口天然氣多年來一直不能落實,在中亞開始向中國輸氣後,中國又多一個在天然氣領域同俄羅斯交手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