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佛學院{19} 佛學院的一天 之一》菩薩的侍者--香燈

上亭芳子 |2009.12.12
8103觀看次
字級

在寺院中,掌管佛堂焚香、燃燈者,稱為「香燈」。香燈的工作非常瑣碎,例如擦佛桌、上香、上供水、排拜墊、準備經本等,舉凡殿堂內的工作皆要處理,並且要負責打板,叫醒大眾。禪堂內的維那師是「大眾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顧,罪歸汝身」;香燈也是一樣,必須在時間內做好一切事情,才不會耽誤大眾的法身慧命。

  叢林學院負責打點大悲殿,因此學院的學生都有到大悲殿擔任「香燈」的機會。學院院規規定,所有學生都不能使用鬧鐘,唯有一人例外,那便是香燈組的組長,因為香燈人員必須負責打板,叫醒大眾,開始一天的修行。組長須確認所有組員都在時間內就緒,開好殿門,迎接同學至大悲殿做早課。

  當冬季寒流來襲,所有人都還在暖暖的被窩作著酣甜的夢時,香燈同學必須捧著海青、縵衣,躡手躡腳地離開寮房,此時天空中,仍高掛一輪明月或滿天星斗,長年築巢廊下的小雨燕,開始發出呢喃。五點十分,香燈同學們踏著夜色、寒露,登上大悲殿。

  香燈早上比別人早起,晚上卻常比大眾晚睡,因為晚課後,要負責關殿門並且整理殿內,工作很繁瑣,但也因此培養出耐心、細心、用心與慈悲心。

  一位好的香燈人員,除了要做觀音菩薩的侍者,也要服務所有來殿堂的禮佛者。比方說,有些同學早課時間必須前往齋堂,為大眾準備早齋,所以學院早晚課上殿人數不同,香燈必須規畫排班次序,人多時,拜墊之間的距離要多少,才不會感覺太過擁擠,讓大眾拜得舒服、歡喜,不會有壓迫感,但同時又要能夠容納所有人;人少時,要如何擺放,才不會感覺太鬆散,造成殿內不夠莊嚴。佛法在恭敬中求,做每一件事的當下,絕不能敷衍了事,尤其是身為菩薩侍者,更不能馬虎、應付。

  輪到香燈的同學,休息時間相對比其他人少,而若是沒做好,又干擾大眾的修行,因此擔任香燈時,有些同學都很緊張,尤其是香燈組長,半夜常會驚醒兩、三次,或是夢到自己沒起床打板等。雖然如此,同學們對於能夠當觀音菩薩的侍者,總是感到很光榮。

  觀世音菩薩循聲救苦,是眾生的義工;大悲殿的香燈,是菩薩的侍者,更是「義工的義工」。曾經有人問學院創辦人星雲大師:「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為你做事?」大師回答:「因為我從不高高在上,發號施令,總是先做『義工的義工』。」

大師回憶四十多年前,在宜蘭辦慈愛幼稚園以及編《幼獅雜誌》時,若有人發心協助,他會先準備好用具,還不時為他們沏茶、煮麵條、準備點心,甚至晚上睡覺時,枕頭、被單都是洗好、燙好的,整整齊齊摺疊在臥榻上。大師說,當他們開始工作時,他好像侍者一樣,隨侍在側,聽從吩咐,這就是義工,也是菩薩的精神,是叢林學院學生必須效法、學習的榜樣,這或許就是「智者以德服人」的涵養吧!

  在做香燈工作的同時,也在培植福德因緣,雖然我們沒有祖師大德的深厚夙慧,但在出坡作務中,領悟到許多待人處事的方法原則。我們將這些寶貴的經驗,教授給發心、發願的學弟妹們,希望他們也能在工作中,體會更多佛法,達到解行並重的學習效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