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生態 地球工程有效?

高堂堯 |2009.12.11
1343觀看次
字級

減碳、抗暖化可能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全球議題,但因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可長久存於大氣中,想靠節能減碳來阻止全球暖化相當曠日廢時,因此所謂的「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是否能用來對抗暖化,也在本次的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中再度受到廣泛討論。

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王國英表示,地球工程的種類繁多,其中之一是「在地球大氣層的平流層注入大量的硫化物」,如二氧化硫等,藉由形成固體或液體「氣溶膠」(即懸浮微粒)的方式,吸收或散射陽光的短波輻射、降低地表溫度。

這種想法是一九九五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克魯增(Paul Cruzen)所提出的。王國英指出,一九九一年六月菲律賓品納土玻火山(Mount Pinatubo)爆發,也造成了二十世紀最大規模的氣溶膠注入平流層事件:當時估計注入一千七百萬噸的二氧化硫至平流層,強大冷卻作用竟導致北半球平均氣溫下降攝氏零點五至零點六度,全球氣溫也下降約零點四度。

如果用人工的方式在平流層注入硫化物,理論上也能造成相同效果;王國英說,這有點類似人造雨工程。

然而就如同所有的地球工程一樣,在平流層注入二氧化硫來阻擋太陽光熱仍有許多副作用和不確定性;王國英說,最嚴重的就是硫化物形成的冰晶會增強氟氯烴等氯化物活性,影響大氣中臭氧含量的分布。

以一九九一年品納土玻火山大爆發而言,平流層的氯化物受刺激後,讓中緯度大氣臭氧含量快速遞減下降,更使南半球的南極大陸在一九九二年產生至今最大的臭氧洞,地表溫度雖然降低了,但紫外線的威脅卻增加更多。

正因此,王國英表示目前還沒有任何國家敢貿然嘗試這種做法;此外,地球工程也可能淪為大型汙染源國家或企業繼續大量耗能、逃避環保工作的藉口。

「符合環保核心價值的抗暖化方式,才是最實際可行的。」王國英表示,目前地球工程中以「碳捕捉」或「碳封存」的技術較為成熟可行,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也是符合趨勢的抗暖化選項,同時二者都帶有龐大商機,未來各國仍應繼續朝這些方向努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