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九十九高中國文課綱縮減文言文範文十篇,文言文比率最高可提升至百分之六十五,高中國文老師擔心,每周僅四堂國文課,只能勉強教完文言文;文化經典教材又新增《詩經》、《左傳》與《禮記》,高中才六個學期卻有九本經典要選,讓老師大嘆時間不夠用。
北市成功高中國文老師范曉雯分析,最新的高中國文課綱草案新增文言文比率的彈性,最高可達百分之六十五,並將文言文選文從四十篇調整為三十篇,確實給高中教學現場多點彈性;但每周僅有四節國文課,只能勉強教完文言文,若要再加強寫作與閱讀,就要跟其他科目搶時間;她直言,時間不夠、範圍過多,才是令人擔心的問題。
新版高中國文課綱也新增「文學文化名著閱讀」,並未註明是本國或外國文學。范曉雯認為,依照目前的教學來說,章回小說是主要大宗,若不局限本國,那包括海明威和尼采的著作,也可能是學校會補充的教材。她強調,新課綱給學校老師更大的選擇權,預料各國文教學研究會選教材會有激辯。
花蓮女中國文老師洪龍秋說,新版課綱的文化經典教材選材,除了現有的《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墨子》與《韓非子》外,還新增《詩經》、《左傳》及《禮記》,每學期又應選一課;換句話說,六個學期要選九本經典,該如何選,還是全部要教,讓老師陷入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