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華爾街日報》七日報導,全球官員本周齊集哥本哈根出席氣候峰會,但美國企業領袖卻緊盯華盛頓,因為歐巴馬政府最快七日正式宣布「二氧化碳是危險的汙染物(pollutant)」,將為企業的營運帶來沉重的負擔。
一旦美國聯邦環保署(EPA)裁定二氧化碳會造成「危害」,即使國會尚未通過相關的氣候變遷立法,政府仍可能據此要求排放二氧化碳與另五種溫室氣體的企業,必須花巨資修改機械設備,減少氣體排放。
EPA的裁決將讓歐巴馬十八日出席氣候峰會時,可以拿出具體成果告訴全球領袖,美國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認真的。
EPA規範氣體排放的行動,可能比哥本哈根的任何全球協定,對美國經濟帶來更直接、更迅速的影響。何況,一般預料哥本哈根峰會不可能達成任何有約束性的協定。
很多企業團體都反對EPA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因為這類氣體根本是「無所不在」。全國製造商商協會表示,EPA致力降低氣體排放,對氣候改變不會有太大幫助,「但勢必會讓經濟付出昂貴代價」。
代表發電業的愛迪森電動協會發言人瑞丁格說:「我們強烈傾向由聯邦立法規範。」他說,環保署比較不可能像國會一樣,提出涵蓋整個經濟面的整體規範。電力業寧可立法規範氣體排放,是因為這種作法能讓減排的負擔,分攤到更多產業。
絕大多數新增的全球溫室氣體,預料將來自中國、印度這類開發中國家,而不是來自美國這些富裕工業國。但開發中國家已經表明,他們減少排放的意願,將視富裕國家的作法來決定。因此,美國如何減排氣體、動作有多快,也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