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台北報導】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昨天登場,台灣的「溫室氣體減量法」隨著國際談判腳步加速,有可能在哥本哈根會期結束後通過;台灣綠黨等環保團體昨天指出,目前國際碳交易市場陷阱重重,呼籲政府將碳交易條例自「溫室氣體減量法」中移除,並落實優先徵收能源稅或碳稅的承諾。
碳交易被部分人士視為減碳良方,但環保團體昨天播出國外環保團體所製作的「碳交易的故事」一片,指出國際間目前在排碳的「總量管制」方面未有定見,碳交易成為華爾街投機客操弄出的三兆美元虛幻市場,不但無法降低排碳量或遏止暖化,因經濟發展而犧牲環境的開發中國家反而深受其害,一旦市場崩潰,後果不堪設想。
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表示,能源稅制度是「源頭管制」,鼓勵節能減碳、降低所得稅,甚至促進產業轉型,但碳交易卻是末端管制,不但市場亂象叢生,「如黑心企業把森林砍光、種小樹換碳權」。
他說,一旦溫減法包裹碳交易闖關成功,未來台灣廠商可能繼續在本土製造汙染、向國際購買碳權,把可供國內減碳的大筆「綠金」平白流向國外廠商和碳交易掮客,「不如把錢留在國內減碳,更容易監督,也能提升國內環境品質」。
環保團體表示,總統馬英九多次公開提及能源稅制架構,而非碳交易,環保署反而大倡碳交易制,「是陷總統於開空頭支票嗎?」政府應將碳交易條文自「溫減法」剔除,優先實施能源稅和碳稅制度,且溫減法也一定要有法定減量目標和強制性總量管制,否則就只是溫室氣體「盤查法」,等於只是空包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