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賢哲造字和造詞,非常考究,如:「活動」,是要活就要動;「生命」是生才有命。
「勞動」在《辭源》上說是用體力去做事;「運動」是以健康為目的活動。
勞動要靠體力,如勞工要搬運東西;運動則除體力之外,有時還需要靠智慧和技巧,如運動場上的競技等是。
我喜歡動的人生。雖不是競技場上運動比賽,但也是運動和勞動兼顧的活動;比方說我還未退休時,除早或晚揮拍打網球外,每逢假日,總是約好友到郊區高爾夫球場去揮桿,一直到退休後,如要打高爾夫必須自己開車到球場,諸多不便,漸由少打而至不打,但網球還是沒有間斷過,直到左膝蓋骨關節受傷,接受醫師的忠告才停止不打了。
正在此時,我接到一位我最尊敬的老長官來信,並附了一篇知名水彩畫家藍蔭鼎大師的大作,記得題目是:不要把自己家裡的運動給別人。」大意是說:人是動物不是植物,所以要動;植物「揠苗助長」,必定乾枯,而動物不動,則不會健康。
他說,打高爾夫球,是一項很好的運動;無論是動物和植物,都非常需要陽光、空氣、水,高爾夫球場多在郊區或者是半山坡上,有好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和沒有污染的水源。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打高爾夫的條件;在心理上,如果把自己家裡的庭院當高爾夫球場,垃圾當高爾夫球,掃帚、拖把當高爾夫球桿,不要管它幾個洞,打一遍不流汗還可以再繼續,一直到流汗運動的目的達到才停歇;不但買球具和買球的錢省了,球場費省了,家裡的地也乾淨了,最重要的是運動的目的也達到了。豈不勞動與運動兼具,何樂而不為?
說到這裡,大師又一再叮囑:在心理上,千萬不要計較,這不是我應該做的事,否則,你拿勞動當運動的初衷和目的,便打了折扣。
朋友,我們都是動物,不是植物,我們都需要動。有動才有健康,而拿「勞動當運動」,絕對是一項既省錢又健康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