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灝綜合報導】中國北京匡時秋拍將於本月中旬登場,一批來自日本珍貴作品首次亮相,其中最受矚目的是,近代日本著名學者巖村成允珍藏的明代張瑞圖《草書心經》手卷。
張瑞圖一向對佛學有濃厚興趣,與多名和尚有過交往和友誼。其一生所用室名別號甚多,常用者有芥子居士、平等山人等,晚年名其室為白毫庵,自號白毫庵居士或道者。
張瑞圖晚年遭禍後對佛學的篤誠,加上遁跡山澤的隱士生活,使其書法風格發生明顯變化。字裡行間流露出率意任真,瀟灑淡泊的意蘊,與佛家提倡的自然適意、了無所求的禪意相契合。
張瑞圖《草書心經》卷書於天啟壬戌(一六二二年),正是張瑞圖仕途順利屢獲遷升時,此時其書法處在個人風格剛臻成熟的初期,通篇之內點畫的輕重緩急、字形的大小聚散、墨色的濃枯乾濕,都顯得變化豐富。
清初,與張瑞圖之子張潛夫交往密切的福建黃藥山僧隱元、木庵師徒東渡日本,帶去很多張瑞圖的書畫作品。因此,張瑞圖在日本逐漸受到推崇,對日本當代書法發展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