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出門訪寺去
前日瑤瑤幫我打聽,步行到古城的忠義市場旁的停車場,麵包滴車窗掛著「拉市海」,「可再加個幾塊錢,請師傅載你到指云寺。」忠義市場有印象,在遊城時有經過門口買過草莓,應該沒問題。

晨間的禪修,上座下座時,耳邊仍是大珠小珠在簷角跳躍。走出房間,站在樓台聽雨,遠處一片綿延,那青色相依的瓦屋,他們在雨霧中逸出靈氣及肅靜的味道。冒雨往指云寺吧,心意已定,背起隨身物品下樓,推開客棧的木門,九點,整樓客棧的人們猶在沉睡。
遙指彩雲建寶剎
到納西小吃店喝了一碗青菜湯,就上路了。古城的天色是粉嫩的淺藍,城的雍容典雅還隱約在山間。身為麗江五大喇嘛寺首剎,指云寺有個美麗傳說。建寺之際,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場所,恰巧西藏的一位高僧經過麗江,便請高僧指點。高僧遠觀四方,舉起手中的禪杖指著西邊的一片彩雲,人們就在那片彩雲處興建起寶剎。
網路的資料,租車單程25元,搭麵包滴一人3至5元。穿過百味雜陳的攤位,終於找到忠義市場的停車場。一問,租車是50元,麵包滴是15元,也許是誑外地人,實不甘心當呆胞,枯等在騎樓下,認真的另覓一個老實的司機。
沾衣雨濕羅漢鞋
雨勢不見轉緩,沒雨具躲雨的我,羅漢鞋全濕,長衫前後濕一大半了。但是又何奈,時間像水龍頭的水,嘩啦啦無情的溜走,眼看十點過了,再耗下去,天黑前返回古城會有困難。
上車吧,心裡嘆口氣,付了15元。四十分的車程,司機半路幫忙同村的朋友載貨,延擱到十一點二十分,才看到一路接連不斷的白塔。
指云寺始建於清雍正年間(1728),光緒六年(1880)重修一次。殿堂的喇嘛在午供,雖聽不懂藏文,但迴盪的音波,入耳有鎮定心緒的能量。燃燒的松枝冉冉飄升,空氣裡有樹的清香。
一張相片永留存
五個小喇嘛在寺外追趕玩鬧。「幫你們拍個照,好嗎?」勸說許久,才說服兩個小孩入鏡。拍完,我按出相機中定格的他們,天真純潔的小孩,呵呵大笑,對同伴炫耀說,我們在這裡耶!
相機為記憶定格封存,每一張照片是過去、現在、未來三次元時空的同時交集。過去的因緣累積,現在的相遇,再埋下未來重逢的機會。
現在的你,在我的相機裡永恒的定格,未來的你,又會成為誰,再次與我相逢呢?
笑問客從何處來
松香紛紜四散,我持著六字大明咒,輕輕地轉動那大大的轉經輪後,與幾個小喇嘛閒坐聊著。
「你從那裡來?」那亮得像黑夜海面的幾對星眸望著我
「我從台灣佛光山來。」
「很遠吧!」
「不遠呀!和你們一樣從四川搭個飛機就到了。等你們再大一點,到佛光山來找我。」
「快十二點了,你們不吃飯?要等大殿作課結束,要十二點半。」
好客的小喇嘛很貼心,「我們也有素菜,等下你和我們一起吃飯。」
飢寒交迫的我,頓時把雲南朋友交代不能吃小攤位食物的勸戒之言置之腦後,跟著小喇嘛買了一串燒烤豆腐填肚皮。
佛國快樂常分享
指云寺參學,來自四川的小喇嘛給我上了一課。
「為什麼你們要來當喇嘛?」
「出家學習做個好人是榮耀呀,我們很快樂,希望能把佛的快樂告訴更多的人。」
下山時,捲起千堆雪,雨中,窗外的遠山漸漸的模糊。做個好人是榮耀,這個簡單又蘊含深奧的道理,小喇嘛的話語像溫暖的燈光,陪著我回古城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