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節慶 壯遊突尼西亞

林家羽 |2009.12.05
3120觀看次
字級

一年一度撒哈拉節慶,將於今年十二月最後一周,在非洲北部突尼西亞的杜茲舉行。每年到了這一天,全球著迷回教慶典的旅客,擠爆了突尼西亞撒哈拉沙漠邊緣的綠洲,讓沙漠的溫度立刻飆升了好幾度!


沒到突尼西亞參加過「撒哈拉沙漠節」的人,一定無法想像撒哈拉大沙漠居然可以如此「熱鬧」!

十二月的突國首都突尼斯,氣候不冷也不熱,只要一頭鑽進杜玆的撒哈拉國際沙漠節,就能看到滿眼不知從那個角落冒出來的世界各地旅客。跨年前夕的杜茲,處處色彩繽紛,笑聲不斷,四周空氣顯得既熱情又豪邁。

駱駝節更名沙漠節

杜玆「國際撒哈拉節」是從杜玆文化節演變過來的,最早起源於一九一○年撒哈拉游牧部落一年一度的駱駝節。原本,這個節慶是在每年十一月舉行,但因為常與伊斯蘭聖月─齋戒月衝突,所以從一九六七年起,移至每年十二月底齋戒月結束後舉行,成為聖月結束後的第一個大型節慶,同時正式更名為杜玆國際撒哈拉節。

每年到了歲末,觀光客到訪突尼西亞,可謂是盛況空前。

北非回教文明古國

而這段期間,也讓這個保有迦太基遺址及羅馬神殿建築,數量僅次於埃及的非洲文明古國,成為回教世界最熱鬧繽紛的地區!

一般回教徒由於遵守的戒律相當多,常給人不易親近的疏離感。但濱臨地中海的穾尼西亞,很早就接觸到歐洲文明,受歐風影響開放許多,所以雖然回教文化讓突尼西亞風格獨具,卻沒有因回教世界保守、戒律嚴、禁忌多的嚴肅感,讓觀光客感受到太多的差異性。

「撒哈拉沙漠節」開幕當天,可說是節慶氣氛最熱鬧的高潮。來自沙烏地半島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約旦、科威特、阿爾及利亞、利比亞……等阿拉伯國家代表,以及來自法國、義大利、日本……等國家的藝術團體和國際媒體,擠滿了杜茲綠洲。

衣著繽紛熱鬧非凡

黑色、黃色、白色,棕色……的各色人種,穿著各式各樣、花花綠綠的衣著,在眼前轉來轉去!恍惚間,讓人想起了在西藏看藏戲時的那份神秘和熱鬧。

所有圍觀的人群,翹首期待著廣場上的表演,但其實,大家一點也不著急節目開始了沒,因為光是欣賞這些來看節目的人群和觀光客,就已是一大樂趣!

圍觀的小孩子們,大大小小緊挨排著,擠在最前排的柵欄邊,大眼睛一閃一閃地四處張望。後邊的大人,男人包著頭巾,女人圍著圍巾,充滿神秘和飄逸。

頭巾圍巾男女增色

據說,白色頭巾不僅是阿拉伯男人的飾物,更是展現氣度的重要配件,所以阿拉伯民族很講究男人的頭巾,也必須從小學會如何緊實的包覆頭巾,讓自己在人群中增加幾許英氣。

至於女性的圍巾,美麗多彩的各種質料圍巾,帶著幾分神秘、幾分典雅,將微笑的臉龐襯托得更加立體,很有東西合璧的韻味。不過,或許由於受到地中海對岸歐洲文化的影響,突尼斯的女性比較開放,幾乎都沒有蒙面紗。

傳統表演震撼十足

表演即將開始了,只見遠處的駱駝隊、馬隊、樂手、表演者,幾乎排成了一道城牆!

當音樂響起,觀光客的心弦不禁為之一震!原來,阿拉伯世界的音樂,充滿著獨特的震撼力,讓人的情緒忍不住跟著它跳躍轉動。四周的人,忍不住呼喊起來,女子嘹亮的饒舌聲,混合著四周叫喊的聲浪,一波波一浪浪地,把整個廣場的人都捲進節日的流沙中!

沙漠節慶通常一連舉行四天,開幕第一天早上,由遊牧部落大遊行揭開序幕。各部落穿著傳統服裝與巾褘,身配利劍,騎著馬或駱駝,由市區廣場一路走進沙漠會場,兩旁伴隨著歡迎的呼喝聲和掌聲。

鑼鼓喧天歡慶豐年

近年,突尼西亞政府致力將撒哈拉節國際化,因此在節慶典禮中,安排有各種阿拉伯世界獨特的傳統比賽項目。例如:賽馬、賽駱駝、鬥駱駝,以及獵犬、獵兔競賽……,熱鬧而有趣。

此外,在這個年終最盛大的歡喜節慶,各個遊牧部落也會拿出看家絕活,鑼鼓喧天享受這場歲末豐年祭;除了鼓笛和舞蹈表演、詩歌吟唱,另外還會展示各式曾經是有錢、有身分的人才能乘坐的駱駝大篷車。

駱駝馬拉松見真章

活動中的賽馬,主要比賽快跑;賽駱駝則是馬拉松比賽,早上起跑後,得等到午後才看得到駱駝回家;至於「鬥駱駝」,則是駱駝試著用脖子將對手扳倒,是場面相當火爆的競技比賽。只見參賽的駱駝選手隻隻火氣不小,也都不肯認輸,上場較量,毫不退卻,非得其中一方不敵跑掉,比賽才分出勝負。

所謂賽狗,則是沿用柏柏爾遊牧族的習俗,讓一種名叫「撒魯基」的狗進行賽跑。「撒魯基」這種北非撒哈拉沙漠特有的狗種,具備流線型的賽狗身材,腰腹纖細,是世界上最好的獵犬之一,所以跑步的姿態相當優美且富於動感。

人馬一體令人驚歎

由於阿拉伯人曾經靠騎馬打天下,所以人人對於能騎在馬上,都備感驕傲和不凡。而沙漠節裡的馬術表演中,「人馬一體」彼此融入對方的和諧感,更讓人心潮澎湃,驚歎不已!

尤其在馬上表演射擊,及不同馬匹組合的騎法,搭配著不論是騎手還是馬匹,全都盛裝穿著經典服飾出現,整場表演恰似人與馬合作的美力舞蹈,當然,會場內此起彼落的助威聲,更讓人振奮刺激!

據參加過很多次沙漠節的歐洲觀光客表示,哪怕是年年都來參加沙漠節,這種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儀式性表演,還是讓人覺得不虛此行!

遊牧婚禮壓軸演出

而遊牧族的最愛,則是傳統婚禮的高潮大戲,也是活動的壓軸。每年沙漠節,都會安排一個傳統婚禮表演的節目─這些表演者中,偶爾也有真正的新娘、新郎,搭著慶典的便車,與觀光客同樂同歡,完成自己的終身大事。

婚禮會場笙歌狂舞,場外也不輸人,除了路邊攤和市集助興,還有遊牧民族搭建的一個個帳篷,觀光客可以造訪這些遊牧族們的臨時住所,體驗難得見到的遊牧生活。

至於那些身穿傳統婚禮服飾的嬌小甜美小新娘,個個全身上下掛滿了叮零噹啷的喜氣,手掌上也綴滿精緻的花飾!讓觀光客看了忍不住想抱起她們,替她們減輕點身上行頭的負荷!

電影場景真實生活

開幕式結束後,廣場上觀看的人和表演的人全部混合在一起,天上有滑翔機飛著,地上有駱駝和馬走著,身旁到處是一如銀幕中走下來的阿拉伯人,觀光客就像走進午後的電影場景中!

只見遠處的帳篷,被夕陽照成了剪影,和無垠的沙漠,相映出一片暮色蒼茫,接下來,杜茲沙漠節還將有三天的熱鬧,但不少旅人的腳步已踏上征途,前往下一站托澤爾,參加當地另一個饒富特色的「綠洲節」了。

托澤爾綠洲節 沙漠風情

「托澤爾」是位於首都突尼斯西南方、撒哈拉沙漠腹地的一大塊綠洲,當地棕櫚樹和棗椰樹密布,也是一年一度「綠洲節」主要的舉辦地點。

穿越撒哈拉之要衝

托澤爾以棕黃色的磚瓦建築和成百上千的棕櫚樹遠近聞名。古羅馬時期,這裡曾為羅馬國的警衛前哨,在機動車發明前,更是商隊穿越撒哈拉沙漠的交通要道。

事實上,托澤爾也因為綠洲節,被譽為是沙漠旅遊的中心。每年十一月或十二月,街頭氣氛與平日大不相同。街邊各式各樣的小販紛紛出籠,各種傳統的食物紛呈,讓觀光客忍不住嘗鮮一下。也有不少觀光客,選擇從托澤爾出發,乘坐駱駝進行撒哈拉沙漠大探險

傳統糖果甜入心中

街邊糖果鋪子,熱騰騰地烤著甜絲絲的糖果,是當地百姓平日常吃的甜食,而那種香甜細膩的味道,則讓人無法想像:如果阿拉伯民族沒有了甜點,他們的生活將會是怎樣!

配合綠洲節舉行,托澤爾綠洲上的大馬路,經常可見各地前來參加表演的英俊騎手踏蹄而過,所以只要聽到馬蹄漸近的聲音,觀光客總忍不住停下腳步,伸長脖子注視著氣概萬千的騎手馬上英姿,從遠到近,再180度地跟著馬兒移動的方向轉動,直到馬蹄遠揚才能把脖子轉正!

阿拉伯舞柔美嬌艷

近似於沙漠節的開幕式,綠洲節也以震撼人心的音樂和鼓聲做為開場。聽到遠處傳來熟悉的音樂和鼓聲,我趕緊在廣場後面的小山坡旁,找到一個絕佳的觀賞角度。只見高地上一個天然的大舞台,既平坦又開闊,首先上場演出的,就是阿拉伯女郎柔美的歌舞。

接著上場的表演者,一邊吟誦阿拉伯詩文,一邊以近似靈魂呼喚的儀式,把非洲色彩融入回教文化,呈現出原始部族的生命力。而當地吉普塞女郎,不但個個美麗嬌艷,真正是天生名模,一對純美動人的大眼睛,更透出沙漠民族特有的靈秀。

柏柏爾族荒地穴居

位於首都突尼斯南方的重要觀光景點瑪特瑪它城,是柏柏爾族人居住的荒漠之地,也是電影「星際大戰」連續六集拍攝外星人降落的主要場景,見證當地草木不生、一片荒涼、不見人跡的特殊氛圍。

目前全球柏柏爾族人達兩千萬人,大多居住在北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少數居住在埃及,另有十五萬人居住於突尼西亞瑪特瑪它城,卻成為該國最具觀光價值的景點。

為避迫害挖地穴居

事實上,「柏柏爾」是羅馬時期對突尼西亞原住民的稱呼,意指「異族或野蠻人」。柏柏爾人沒有自己的文字,卻堅持傳統穴居的生活方式,是撒哈拉沙漠一帶最特殊的族裔。

至於瑪特瑪它這一帶的柏柏爾人,據說是大約在兩千年前,為了逃避阿拉伯人的迫害,而選擇了這處不易為人注意的山區挖地穴而居,飼養著山羊與綿羊度日。

不羨華廈知足度日

遺世獨立的柏柏爾人,從不羨慕他人的豪華巨宅、奢侈享受,他們有自己的智慧和生活哲學,當地老人的眼神,更像可以穿透時間和生命,充滿知足的厚度。

柏爾族人日常所需,全靠自己的雙手,他們有屬於自己的一塊地,生產小米當主食,並種植椰棗、橄欖,收穫後曬乾存在甕中以備一年食用,做衣服的布料也是自己手織手染的,駱駝是他們的交通工具,也可馱載收成。

傳統洞屋冬暖夏涼

瑪特瑪它上千戶的穴居戶,大多居住在外表一片光禿,一個坑連著一個坑的荒岩上,就連當地的觀光飯店,也多數是依山壁挖建的岩洞飯店!

據說,當地政府一直鼓勵居民,移居到政府為他們興建的現代化房舍中,但當地居民卻十分依戀著冬暖夏涼的洞穴屋,堅持過著傳統、儉樸的生活。

地下世界別有洞天

走進柏柏爾人的「家」,可說是別有洞天的地下世界,推開洞口前方充當門板的木頭,內部收拾得很乾淨,看起來也很舒適,主人親切熱絡擁上前,和觀光客貼頰親臉寒暄。

隨著女主人的引導,隨興參觀內部陳設,接著穿過一段小隧道,眼前突然一亮,原來已置身在一座高約十公尺、直徑十五公尺露天圓形中庭裡,頭頂上是一片藍天白雲。

洞屋雖小五臟俱全

主人在此介紹洞穴屋的建造方式與每一洞穴的功能,包括臥房、廚房、儲藏室,洗手間、倉庫和牛羊等家禽飼養處則在屋外。在各洞屋中,主人的房間最寬敞,房裡有橄欖樹幹做的床架,床上鋪著五顏六色的毛毯,牆上掛有很多飾物。

之後,主人坐在中庭,將小麥放到石磨裡用力地磨著,接著,烤了一個直徑約三十公分大的麵包招待訪客,她的子女們則是從廚房,端出類似薄荷味道的熱茶,給訪客搭著吃。

常民生活分享遊客

導遊說,這些食物和香料,都不是特別為觀光客所準備的,而是當地居民日常的主食與生活方式;有些觀光客將隨身帶的髮夾、洗髮精、筆、巧克力,當做回禮送給他們,深受當地人歡迎。

為了抵抗兩千公尺高原上的嚴寒,地下村莊裡頭的居民,多數穿戴著尖頂斗篷的隱士裝,無意間吻合了星際大戰中混沌初開、天地分隔、物種初臨的宇宙洪荒境界,稀疏的椰棗樹為黃橙橙的大地點綴了些許綠意,也為人間帶來無窮的希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