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喜鵲寺的鳥窠禪師,本名道林,因參謁牛頭宗徑山道欽禪師遂得正法。後來獨自到秦望山,在一棵枝葉非常茂盛、盤屈如蓋的松樹上棲止修行,好像小鳥在樹上結巢居住一樣,所以時人皆稱他為「鳥窠禪師」。
大文豪白居易非常敬仰鳥窠禪師的道行,有一次特地來請示禪師,並用詩偈問說:「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問禪翁;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
鳥窠禪師也用詩偈回答:「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
意思是人生如幻如化,短暫如朝露,但是如果能體悟到「無生」的道理,超越「去」、「來」的限制和對待,生命就能在無盡的空間中,不斷的綿延擴展,不生亦不滅。(圖/李蕭錕)
後來,白居易在佛法中找到安身立命之處,遍訪名山高僧,晚年素食,又捨宅為寺,定名香山寺,自號香山居士,尤醉心於念佛,時常吟詩作偈,表達他信佛有得之心境,如:「愛風巖上攀松蓋,戀月潭邊坐石稜;且共雲泉結緣境,他日當作此山僧。」
詩中充滿悠閒、飄遊的意境,實是生活在禪的世界中。
白居易皈依鳥窠禪師,不但成為在家學佛的優婆塞,甚至從他的詩中還發現,他有來生出家為僧的意思。白居易不但參禪,晚年修習淨土念佛更是認真,他寫過一首〈念佛吟〉說:「余年近七十,不復事吟哦;看經費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慰心眼?一句阿彌陀;朝也阿彌陀,晚也阿彌陀
;縱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達人應笑我,多卻阿彌陀;達也作麼生,不達又如何?普勸法界眾,同念阿彌陀。」
白居易從禪到淨,再禪淨雙修,他的生活可說更為充實豐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