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法會是中國佛教儀式中最隆重、功德最殊勝的法會,全稱為「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又稱為水陸道場、悲濟會等,是供養或布施齋食於水陸有情,以救拔諸六道眾生的法會。
關於最早的水陸法會年代,歷史記載不一,大概在南朝梁武帝天監4至7年(西元505至508年),梁武帝得寶誌禪師指教,創作水陸儀軌,最初在金山寺舉行,至唐高宗時才流行於天下,真正盛行是從宋代開始。
參加水陸法會的意義在於,學習以平等心度眾,以無遮大會表達對一切眾生的友愛、關懷與好意。除了給予衣食外,更要以佛法令眾生入無餘涅槃,就是沒有煩惱、生死、罣礙。
水陸法會時間多則四十九天,少則七天,最少的也有三天;參加的僧人往往可多達千人。另外還要懸掛多則兩百餘幅,少則一百二十幅「水陸畫」。水陸畫分為三類,一是諸佛菩薩、諸天、明王、羅漢、護法神等;二是諸神祇,如三清、十二真君、五岳、二十八宿、列曜、六丁六甲、八仙等;三是龍王、閻王、六道中旁生、餓鬼和鬼王等。在水陸法會的佛事中,約有上百首的散套曲牌,也是一大特色。
目前在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展出的「法界聖凡─水陸畫典藏展」,共65幅,以人物畫為範疇,平時一般法會並不懸掛,集釋、道、儒題材繪畫大成,題材及內容豐富,為中國漢化佛教世俗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希望從展覽中,達到佛法之弘揚,傳達法會「長養慈悲心」的中心思想。
林禕庭/文
佛光緣美術館提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