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鬧氣荒 價格改革聲浪四起

 |2009.11.27
546觀看次
字級

企業被迫停氣 官方解釋:民生用量遽增 專家看法:價格扭曲 供應商與市場博弈 影響社會穩定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各地近來遭遇天然氣荒,部分城市天然氣批發價格在半個月內平均每噸暴漲七百元人民幣,缺口達四成,官方歸咎是氣候嚴寒、民生用量遽增,但專家認為,根本原因在於市場結構缺失及價格長期扭曲,如不盡早改革,勢必影響社會穩定。

據英國BBC報導,十一月以來,氣源短缺的情況從北京向東北、華中、華東地區蔓延,波及黑龍江、湖北、浙江等省市,一些大型企業被迫停產,政府機關燃氣空調停止使用;杭州所有娛樂場所停氣、重慶開徵車用氣附加費。

此前曾有業界人士指出,生產商不願擴大生產是氣荒的根本原因。中國石油大學教授董秀成說,「缺氣的根源在於目前天然氣的價格管制,沒有利益驅動,企業就沒有動力去勘探更多的油氣田。而進口天然氣也是因為價格的矛盾,遲遲難以進到國內。」要求價格體制改革的呼聲愈來愈高,有專家表示,「對於中石化、中石油來說,目前在盡快擴大天然氣供應上並不積極,這實際上是在與市場博弈。」

據了解,美國天然氣價格目前每立方公尺零點二美元(約人民幣一點三六元)左右,現在中國南方一些地區的價格則高達三塊多人民幣。

供應巨頭們的官方說法稱其生產能力已達極限,無法滿足國內需求。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日前表示,中國目前只能提供一百七十億立方公尺天然氣,但需求量超過兩百億立方公尺,「出現問題是自然的。」

天然氣是較為清潔的燃料,中國未來需求量將繼續增加。由於其開發周期較長,隨著都市化和低碳發展政策的推進,供應吃緊的現象短期內不會消失,也很容易受到像這次氣候突然變寒的偶發因素而造成短缺。

中國社科院統計顯示,未來十多年內中國天然氣需求將以每年百分之十一至十三的速度增長,預計到二○二○年需求量將超過兩千億立方公尺,缺口將達一千億立方公尺,換言之,短缺比例將近一半。

保民生、保增長是中共領導人當前維持社會穩定的兩大原則及檢驗地方,一把手施政績效的標準,當前氣荒頻傳已引起中央關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