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

慈惠法師 |2006.05.07
397觀看次
字級

不是我們想要以冷漠的態度看待世界,是因為現代社會人心太險惡,只好假裝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只要顧好自己就好了。因此,同住一棟樓,卻無法發揮守望相助的功能,老人家天真的向年青人打招呼,卻可能換來空洞的眼神。人間就這樣任由灰色冷漠的叢林,吞噬了每一個人想要擁有和諧的世界、愉快的心情。因此,「慈心悲願」對一般人而言太遙遠了,只敢寄望大善人或宗教家的身上。

真的只有大善人才有悲心願力嗎?社會中也不乏沽名釣譽的假好人,大家都汲汲營營的為不同的目標而努力。中國古代,莊子曾經說過:「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每一類的人依其心量大小而有不同的訴求重點。例如,同樣具有學術研究能力的教育學者,有人可能更關懷實務上的該如何應用,看起來似乎延遲了學歷上一股勁的追求。但事實上,卻因為思惟言行皆能利益大眾的自我要求,反而激發出更多利他的種種善巧方便,關懷大眾福祉的熱情,長養出「以平等心施與眾生,所得智藥遍到十方;療治一切煩惱病苦,皆令畢竟永不復起。」的教育家精神,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若能在各行各業,彰顯出對全人類的關懷,則悲智雙運的真善行自能漸漸養成,宗教師也不例外,要能專注樂於服務助人的工作,才不易退失善心,且能持之以恆,並以更多創發性的思考與言行來服務社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