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知世緣已盡,緣深難捨慈母,靜坐佛號回向,難止失親之痛。」
十一月一日下午,突然接到母親往生的噩耗,雖知與母親世緣已盡,但心中的不捨猶如葛藤般纏繞,腦中浮現的都是母親的身影及她種種的好。
音容宛在 親情難捨
剛踏進林家村老家那一剎那,我的腳步開始猶豫了。從下車到母親的靈前,短短五公尺的路,感覺卻好像走了一世紀,腦中不斷浮現母親含笑向人合掌說「阿彌陀佛」的樣子,心情五味雜陳。跨進宗祠,映入眼簾的是母親莊嚴慈祥的照片,淚水早已不聽使喚地模糊了我的雙眼。想起每次打電話回家向母親請安,電話那一頭總是傳來溫柔的聲音說:「阿彌陀佛,你打電話回來啦!」我也總是回答:「是啊!觀音菩薩您好嗎?」看著母親的遺體,我知道從今以後,再也聽不到母親對我說:「阿彌陀佛,你打電話回來啦!」
守候母親四十多年的父親,是個不善表達的老實人,母親突然離世對他打擊很大,從小到大未曾見過父親這麼傷心、無助。聽大弟說,將母親放進冰櫃的第二天,父親一度要將冰櫃的電源拔掉,還責問家人為何要將母親一個人放在那麼冷的冰櫃裡。當聽到過兩天要將母親火化時,更放聲大哭,是捨不得互相守護四十多年的牽手情吧!
送子出家 以法相勉
年輕時的母親一心想出家,因外婆極力反對,才與父親結為菩提眷屬,生下我們姐弟四人。母親平日教育我們為人要正直、節儉、誠實,不可與人爭執計較,或貪便宜。有一次妹妹撿到一個錢包,裡面有兩萬現金及一個病患的名字。因無法聯絡失主,妹妹建議拿去添油香,但母親說掉皮包的人一定很著急,要妹妹從醫院下手詢問,終於找到失主。失主感謝母親救了他的命,原來那是用來支付醫藥費的,是他僅有的財產。
自從我十歲來過佛光山遠足後,便常向母親提出要出家的想法,母親非但不指責,還認為能追隨一位睿智的師父出家,是我的大福報。她允諾我,學業完成後即送我上山出家。出家二十多年來,母親一直以這樣的心來護持佛光山與我。五年前我進禪學堂參修,母親因重病需住院手術,我回俗家探望,她卻問:「你為何跑出來?我們在家人生死有定,你應以道業為重,做好一個有德、有道的出家人,不要為我的老病死浪費時間,精進為大眾服務才是最重要的。」聽了母親的話,我感到很慚愧。
一師一道 廣結佛緣
母親的慈悲、包容、智慧及溫和,是我從小學習的榜樣。從小到大我不曾見她與父親有過爭吵,更在大家庭裡常扮演「和事佬」的角色,親戚朋友意見不合時,總會來找這位大嫂調解。母親一貫以佛法開導,和他們分享星雲大師的理念,告訴他們人我相處要懂得「尊重與包容」,才能「家和萬事興」。
堅持「一師一道」的母親,對師父上人提倡的人間佛教極為贊同,不管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只要有因緣,都會想辦法接引他們認識佛光山。回家奔喪的這幾天,家中來了許多為母親拈香的陌生人,相談之下才知道,原來他們都曾受過母親的幫助。母親生前默默行善、廣結善緣,不知度化了多少人進入佛門。
親恩法恩 努力回報
回到佛光山,到處都是母親的影子,從不二門的三步一拜,到雲居樓的過堂用齋;從大悲殿的大悲懺到大雄寶殿的各種法會。所到之處,都好像看到母親虔誠修持的身影。印象中,不曾見過母親聽流行歌曲,圍繞在她身邊的都是佛教梵唄。現在聽到梵唄聲,總覺得母親好像還在我左右。
這次母親往生,非常感謝師父上人及常住所有師兄弟的關心及協助,無以為報,只能盡我最大的努力為常住及佛教做事,來回報常住大眾的恩情。我們全家也會秉持母親護持佛光山的心,繼續全力擁護佛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