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怪鱷 雙腳行走、吃恐龍

 |2009.11.21
154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科學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裡,發現五種外型怪異的史前鱷魚化石,約有一億年之久,牠們能雙腳行走,有的還以恐龍為食。

國家地理雜誌常駐探險家賽瑞諾的團隊發現,這五種古怪的鱷魚腿部極長,讓牠們能像哺乳類動物般直立行走,不必腹部貼地爬行,行動靈活,讓牠們有足夠的速度獵食和逃往水中避難。這也表明,史前鱷魚在陸地的活動,和在水中一樣敏捷。

這五種動物已經絕跡,是現代爬蟲類的祖先,演化時間與恐龍相同。由於外型特殊,分別命名為野豬鱷、鼠鱷、犬鱷、鴨鱷和煎餅鱷。這些猛獸一億年前棲息在被稱為岡瓦納的南部陸塊。大多數化石都是在偏遠、暴露在外的岩石和沙丘表面發現的。

新發現的鱷魚之中,最兇猛的是野豬鱷,身長六公尺,「有獠牙,就像穿著裝甲的貓」,以獵捕恐龍為食。

煎餅鱷如薄餅般扁平,會在水裡潛伏數小時不動,等魚兒游進牠充滿利牙的一公尺寬大嘴。鼠鱷有著平坦的短鼻和鼠牙,方便牠翻動土壤覓食根莖類植物。

化石掃描結果表明,史前鱷魚可能比現代鱷魚聰明。賽瑞諾說:「牠們的大腦功能可能比現代鱷魚複雜,因為與守株待兔的獵食方式比較,在陸地捕食通常需要更高的智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