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法師釋弘盡 26歲展開旅程 落腳南華參研生死
【人間社記者曾應鐘嘉義報導】「我的故鄉在哪裡?」四十二歲的南韓法師釋弘盡,於八歲喪父時就自問故鄉何處。他從二十六歲起到處工作,四處旅行,走遍世界三十二個國家,行至喜馬拉雅山,心想那就是他的家,但他未了生死,不能像山岳那樣端坐不動,於是他到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探尋人生真諦,而後要回到南韓濟弱扶貧。
四十二歲的釋弘盡念大學時,發現同學們只知道明星、衣服,但死亡是什麼?人生是什麼?沒人探索。在海軍服役三年,感受尤為深切,他經常獨自面對浩瀚海洋,在孤寂謐靜裡,卻有著開闊自在的喜悅。
為了找尋故鄉,釋弘盡開始到處工作、四處旅行,在前往日本短暫留學後回國,他到貿易公司工作,賺了些許積蓄,於一九九五年展開自助旅行,前往中國學習中文八個月。
一年後,釋弘盡又赴歐洲旅行,當他到以色列時,旅費已不足,於是就在當地做工,一邊學習語言。一九九八年十月,他到了香港,在這裡覓得玩具公司的工作,雖然待遇優厚,可是他看到深圳女工薪水微薄、工時極長,都市中的貧富差距,讓他發現世界是不公平的。
愈是對人間的不公平產生不滿,愈想尋覓心中「故鄉」究竟在何方,二○○一年他離開香港,沿著中國內陸前往印度,他走過新疆、西藏、雲南、內蒙等二十多個省份及自治區。
當他路過喜馬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時,看到那聳峙姿態、端坐雲靄的氣勢時,突然發現有個「自己」出來跟他揖手問候,說他已經等待數千年了,這時他領悟到人是會動的,是不會有家的,家在世界中心。
二○○一年,釋弘盡在南韓松廣寺出家,並在中央僧伽大學攻讀譯經、社會福利,在孤雲寺禪院修行,三年後,他到台灣參觀佛光山,聽到當時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所長慧開法師,介紹生死學系,讓他想起路過喜馬拉雅山,看到珠穆朗瑪峰的景象。
他說,人有身體,有身體是不自由的。他認為,死亡是修行的機會,於是在二○○八年申請進入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目前研二。他希望畢業後回到南韓以入世之心去協助窮苦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