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近來台灣的教育問題備受關注,不管是父母盲目送小孩上危險的潛能開發課,到大學生遭批評上課態度不佳,在在顯示台灣學生缺乏「學習楷模」。學者指出,台灣的教育只告訴小孩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卻沒告訴孩子要衝到那裡?導致台灣學生愈來愈「迷航」。
天下雜誌公布二○○九「生命教育大調查」,針對十五至二十二歲高中職及大專院校學生問卷調查,總計寄出五千五百八十二份問卷,回收四千四百七十五份有效問卷,回覆率為百分之八十,調查顯示,近大半學生不知要做啥,對自己沒信心,最希望學校教「參與社會的能力」。
「現階段的生活,你覺得最痛苦的事情是?」逾四成大學生說,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近四成高中生則認為是「課業太重」,其次才是經濟壓力或感情、親情、友情困擾,但有百分之五學生認為不管做什麼,都沒意義。
「你的人生典範是誰?」排名第一的竟是「沒有」,其次是父親、自己、母親或老師,進榜名人僅王永慶、比爾蓋茲,回答「不知道」的人數甚至比老師、比爾蓋茲多。
「我們的高中、大學生居然這麼缺乏人生楷模。」淡江大學學習與教學中心主任徐新逸詫異地說,會導致此結果,除了家長殷切期盼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但卻沒塑造學習典範,讓台灣七、八年級學生處於迷航人生。
雲林科技大學諮商輔導中心主任陳斐娟建議學生,從廣泛閱讀來尋找人生座標,不局限是企業家、政治人物,也可以是宗教家、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