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吳敦義強調「庶民經濟」,但如今兩岸即將簽訂「兩岸金融合作監理備忘錄」(MOU),接著還要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但民眾始終不清楚MOU、ECFA的真實意義。
說穿了,MOU的英文直譯是「兩岸相互了解備忘錄」,但大家對這表面上的意義,還是摸不著頭緒,中文翻譯是「兩岸金融合作監理備忘錄」,雖然指出了包含事項,還是令人「驚魂未定」,究竟兩岸金融監理個什麼玩意,難免有不必要的疑慮,而讓有心人士有操作空間。
何不直接了當把話說清楚,從功能上翻譯為「兩岸開放金融機構備忘錄」,避免以訛傳訛,因為MOU簽訂後,台灣的金融機構(銀行、證券業與保險業)便可登陸,大陸金融機構亦可來台設立分支機構;其實這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兩岸必走之路,現在只是把它正常化,如果能充分釐清,民眾接受的程度自然高。
如果大家對MOU有疑慮,甚至無法簽,後續的ECFA疑惑更大,難度會更高,若ECFA無法簽訂,與其他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益發沒有著落,將對台灣經貿造成嚴重影響。
本來MOU就是這麼簡單,說到影響,簽訂MOU後,由於兩岸彼此開放金融機構,使得金融機構的競爭更為激烈罷了,而此乃開放社會必須付出的陣痛,就別講些「有的沒有的」了。
愚翁(台北市/社會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