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長李嗣涔對洪蘭教授批評醫學系學生的內容,坦承是普遍現象,要學生有接受的雅量及胸襟,不過,幾名教授投書媒體,認為學生態度散漫,不能只怪學生,教師也要檢視自身。
我認同這個看法。我就讀大學時,因脫離了高中、重考班的壓抑生活,到異地求學,猶如脫韁野馬,凡事自我作主,難免我行我素,如遲到早退、上課吃早午餐及看小說等,稱不上「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生,但我和幾位老師偶爾聚會,總會談起大學時的課業、教授,例如那位教授是「三板教授」(只看黑板、地板、天花板),我們就跟著當三等學生(等下課、等中餐、等社團),或那位教授口沫橫飛,談笑風生,讓我們有興趣聽課。
這讓我們知道,怎樣的老師受學生敬仰、歡迎,我們也循著這樣的模式,複製教學現場,而且學生課堂上的反應會告訴我,他是不是聽得懂,學生的作業反映出學習態度與對課程的了解,而從學生與我的互動,更看出他們與我的關係,所以,我在孩子的身上看到當老師應有的責任。
所以,學生上課的態度來自師、生兩方面,就像生命共同體一樣,當教授看到學生啃雞腿、睡覺、聊天時,有沒有反躬自省?目前教育模式逐漸走向教人,而非教書,更應視學生為主體,才能教學相長。
林彥佑(高雄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