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白內障好發於五十五歲以上,但近來有年輕趨勢。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分析過去五年健保就醫資料,發現四十至四十五歲之間的白內障患者增加兩成四,有些高度近視民眾才三十多歲就有白內障。糖尿病引起的白內障患者,年紀更輕。
一名十三歲小女生,由於上課常看不清楚黑板,上眼科檢查發現視力只剩零點一,且嚴重白內障,進一步檢查確定這名少女罹患第一型糖尿病患,才會出現年輕型白內障。
健保資料顯示,台灣每年眼科手術超過十九萬件,白內障手術占六成二,約有十二萬件,高居眼科手術第一位。眼科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潘志勤強調,外傷、糖尿病、高度近視、眼睛吸收過多紫外線,都可能傷及眼球水晶體,造成白內障。就有六歲小一學生被飛鏢打到眼球,造成外傷型白內障。
眼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浤裕認為,高度近視是白內障年輕化的關鍵。一旦近視度數超過六百度,罹患白內障的機率比其他人提高五十至一百倍。門診中就經常收治三十多歲的白內障患者。
在治療方面,林浤裕指出,新一代的白內障手術-屈光白內障手術,提供量身訂製的人工水晶體,合併解決白內障問題及矯正既有的屈光問題,包括近視、遠視、散光、老花等。但這類多焦點水晶體一顆自費高達五、六萬元,而且不見得適用於每個白內障患者,散光度數太重、眼球病變以及常在夜間活動的人,就不建議裝置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林浤裕提醒,減少非必要性的近距離用眼,多至戶外,讓眼睛多看遠物、多看綠色,護眼又健身。外出時盡量戴帽子和太陽眼鏡,降低紫外線傷害水晶體的機率,因有研究顯示,每天多曬一小時太陽,每年罹患白內障風險增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