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糖尿病、青光眼 白內障術前應評估

張雅雯 |2009.11.16
1920觀看次
字級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白內障透過手術能改善視茫茫的問題,不過醫師提醒,若是因糖尿病、青光眼或高度近視引起的併發性白內障,因為眼睛不只一個「零件」受損,光是置換人工水晶體,術後的視覺恢復力可能只有原來的一半,呼籲術前應做完整的全眼檢查與溝通,並且協同疾病治療,以免跟預期落差太大。

眼科醫學會年會昨日透過連線方式,由六位醫師替患者示範白內障最新微創手術,眼科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潘志勤表示,最新的旋切式微創手術,傷口僅有零點二公分,大大降低術後散光的風險,加上現在可選擇置換功能性人工水晶體,除了解決白內障,也可同時改善老花或散光問題。

對於因為老化而導致白內障的患者來說,手術後可讓他們重獲好視力,然而視力不佳不只跟白內障有關,潘志勤指出,糖尿病患者容易視網膜出血、青光眼患者會導致視神經萎縮、高度近視患者常見視網膜剝離,這些人同時也是白內障的好發者,但光換人工水晶體無法全盤改善視力問題。

那麼到底該先治療白內障還是糖尿病等疾病呢?潘志勤認為因人而異,比如有些糖尿病患者先置換人工水晶體,比較能看出視網膜下的出血情形;對於青光眼患者來說,如果能先控制疾病,比較能避免出現眼壓過大、瞳孔縮小的末期症狀,增加動白內障手術的風險。

因此,潘志勤建議這類併發性白內障患者,更應該積極與醫師溝通後再動手術,以免對手術效果抱持不切實際的希望,也影響控制疾病的信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