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了逆境中求生存,許多藝文表演團體卯足全力衝票房,光靠打折已無法滿足消費者,有藝文團體打出購票送保養品,或電話攻勢「催票」;還有人半價促銷。
傳大藝術多次邀請維也納少年合唱團來台,往年幾乎場場爆滿,今年票房卻減少一到兩成。總經理周敦仁坦言,中南部場次更難賣,「藝文表演不易跨出台北」。他認為票房差和景氣不好、八八水災與新流感都有關。
不過年底藝文表演多,恐怕也會分散票房;寬宏藝術有《媽媽咪呀 !》、《火焰之舞》,果陀劇團有《步步驚笑》。紙風車劇團、如果兒童劇團、九歌劇團的兒童劇都集中在年底演出,但新流感疫情延燒,不少小朋友停課,退票情況跟著增加。
為了刺激票房,各家藝文團體大出奇招,預算豐厚的選擇強打電視廣告增加曝光,提高觀眾興趣。沒經費打廣告的,就轉向異業結盟,像朱宗慶打擊樂團將在十二月推出鋼鼓音樂會,就鎖定粉領上班族,套票打八五折,還送保養品,買票看表演還有附加價值。
九歌兒童劇團的《大力士不是醰》十一月底在高雄上演,票房僅一成多。九歌兒童劇團長朱曙明不諱言,儘管演員努力演出,但看到台下座位空盪盪,總是難掩失落,卻也只能自力救濟尋找出路。
朱曙明想把兒童劇推進校園,決定逆向操作降低票價,原本一場劇要十萬元起跳,但他拜訪多所學校校長發現,一張票價設定在一百元最理想,甚至比校外教學便宜。一場劇可容納五百名觀眾,收入就有五萬元,只要演出次數增加,收入也會提高。
也有藝文團體採用電話攻勢,紙風車兒童劇團《屋頂上的天才老爸》正在全台巡演。由於票房不太理想,只好動員劇團員工打電話。有員工形容,每天都在打電話,感覺很像助選員在「催票」,無非就是希望爭取多一點觀眾來看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