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網路族、上班族乃至學生們,流行玩Facebook的開心農場,當個快樂的農夫在「網路種菜」,順道解壓。但實際上,作田種菜是很辛苦的事。
嘉義中正大學成教系主任蔡秀美,為了不讓學生宅在虛擬遊戲中當農夫,號召學生實際下田種鳳梨。同學先是興奮地說:「跟好朋友一起下田種鳳梨,有得玩還有得吃,比網路虛擬的『開心農場』開心多了!」但真正體驗農民的辛苦時,直呼:「農夫真的不好當!」
開心農場原是立意不錯的網路遊戲,卻被形塑成觀念有誤的「偷菜」熱潮,實為可惜。或許有人覺得,這只是虛擬的網路,何必大驚小怪?雖是虛擬,但心念接觸久了,便會以假當真,最後無法從虛擬中拔出,最後出現錯將現實誤為虛擬的情況,豈可不慎!
聯合報社會版有一則新聞「偷完菜『開心』丟,阿嬤氣哭斥夭壽」,八十二歲阿嬤種的高麗菜即將採收,卻被偷了四分之一,當場哭了出來;七十二歲老農務農五十多年,未曾被偷過菜,近來卻常被偷摘,所以在晚上埋伏,看到兩名年輕人騎機車來偷拔青蔥,高興地當場歡呼,隨即將菜丟到溝渠讓水流走。
阿嬤哭斥「開心農場」扭曲時下年輕人的價值觀,虛擬玩偷菜不夠,在現實世界也要偷。或許偷菜的人覺得很刺激開心,但有沒有想到,偷竊是犯法的,而辛苦種的菜被如此糟蹋,農民會「開心」嗎?若偷菜被捉到,在獄中還開心得起來嗎?
心念影響吾人之巨,不可小覷。就算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也應時時「存好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