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佛學院{17} 福利社】福利社 因果是最高的管理

菩提子 |2009.11.14
1528觀看次
字級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叢林學院「因果福利社」最佳寫照,筆、筆記本、毛巾、香皂、牙刷、牙膏、洗髮乳、洗面乳、鞋墊、洗衣精、咖啡、麥片、電池等一應俱全。每學期新生入學時,總有人帶一堆生活用品,牙刷好幾把,衛生紙好幾包,就怕在學院中買不到,後來才發現,學院的福利社什麼都有。  

福利社總面積雖然只有幾個榻榻米大,但經妥善規畫,也擺出了近百種不同基本需求物品。每周只開放一次,從上午十點至十點半,學生利用這段時間前往購買。

福利社管理的方式採「自助式」,收銀台是一張簡單的桌子,上面擺放兩台計算機和六個缽,缽內分別放置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硬幣及一百元、五百元紙鈔,結算均由學生自己來。

學院創辦人星雲大師說,佛教的最高管理是「因果」,因為明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深信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迴圈不失,所以不敢自欺欺人。大師也說:「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用管理』。」因為「因果」就是最公平的仲裁者。

但許多不信因果的人,以為「因果」只是佛教的一種教法,其實,我們日常的食衣住行都離不開「因果」,肚子餓是「因」,進食就能飽滿是「果」;生活不正常是「因」,生病是「果」;但一般人都只看到「果」,而沒有看到「因」,殊不知凡事都有因有緣,才會開花結果。例如這次八八水災釀成大災難,是因為人類對大自然肆無忌憚的破壞,所產生的後果,我們不在「因」地上防微杜漸,卻在「果」上探索追究,讓人不得不感嘆「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三世因果經》有云:「有吃有穿為何因?前世茶飯施貧人;無食無穿為何因?前世不捨半分文;高樓大廈為何因?前世造庵起涼亭;福祿俱足為何因?前世施米寺庵門;相貌端嚴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前。」世間上有很多事看似不公平,但如果一個人懂得「因果」法則,明白自己的行為會決定自己的幸或不幸,就會謹言慎行,時刻警惕,約束自己的行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卻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做任何事、說任何話,都必須三思而後行。

負責福利社的有誠老師說,因果福利社最大的特點,就是讓同學懂得學習自我管理與自我節制,在佛學院的生活愈簡單愈好,養成不貪心、不儲藏的習慣,最重要的是能夠淨化心靈,不在物質上追求。

這讓我聯想到大師所寫的〈剃度法語〉:「生活不必求享受,超然物外見真章;善惡因果記心房,人我是非要能忘。」《佛遺教經》也說:「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穩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

大師在《佛光菜根譚》中說:「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學院是一個自覺教育養成的所在,唯有自覺,才能洞察世間緣起緣滅,才能明白因緣果報不滅的真理。大師一再懇切地說,一個人可以什麼都不信,但就是不可以不信因果。在進出因果福利社之際,其實「因果」昭彰,它就是最好的管理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