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曾經歷過下背痛,其實下背痛只是一種症狀,它的成因很多,治療方式會因不同病因有所不同。以下依不同年齡層及致病原理區分各種原因的下背痛:
年輕人的下背痛大部分因外傷、不良站姿或坐姿、肌肉拉傷,運動傷害等致背部筋膜發炎所引起,這類型的下背痛只要臥床休息,改良站姿或坐姿,局部熱敷加上服用消炎止痛藥及肌肉鬆弛藥,大多數病人都會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當然也會有少數年輕病人因為腰椎的病變而導致下背痛,所以如果久治不癒或沒有改善的下背痛,必須尋求醫療諮詢。
另外,老年人的下背痛主要因為腰椎的病變所引起,如退化性關節炎、壓迫性骨折、腰椎滑脫、椎間盤突出、腰椎狹窄等,其他如惡性腫瘤侵犯都可能會引起下背痛。
大部分腰椎的病變會合併腰椎神經的壓迫,所以病人可能會同時出現下肢疼痛,患側感覺遲頓,間歇性跛行,肌肉力量減弱,大小便失禁等問題。
醫師會根據病人的症狀安排檢查,大部分的病人都可以腰椎X光攝影作診斷,但如果有神經壓迫症狀者,需靠腰椎磁振造影檢查,看神經壓迫的嚴重程度,同時可配合神經傳導,肌電圖等電生理檢查,精確定位神經壓迫的部位。
一般神經壓迫不嚴重且症狀較輕者,初期可選擇藥物治療,安排復健,包括熱療、電療及腰部牽引治療,保守治療約一至三個月,大部分病人的症狀因此得到改善或緩解,但如果藥物保守治療或復健治療三個月後,症狀改善不明顯或症狀轉趨嚴重,必須考慮手術治療,以免造成不可逆的神經損傷。
但是,如果初期症狀嚴重者,如下肢無力致無法行走,肌肉萎縮,大小便失禁,嚴重下肢疼痛而藥物保守治療無效者,又或是因為腫瘤壓迫者,需考慮手術治療,把病灶移除,才是根本解決的方法。
平時多注意腰部脊椎的保健,避免搬負重物,避免久坐或久站,保持良好坐姿或站姿,適量的運動,保持腰部柔軟,做一些腰部伸展運動,增強背部的肌力,不但可減緩脊椎的退化或老化,還可以減少腰痠背痛的困擾。
(作者為新店耕莘醫院神經外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