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個周末,光是三天裡面,就有五位病人過世,對於只剩八個護理人力的單位來說,真的是心力交瘁。雖然我們真的很願意幫助病人,但人力卻不足以…」
「唉,為什麼我們這種安寧療護單位,常常招不到足夠的護理人力呢?」另一位資深護理師,也小聲地說。
「除了我們安寧病房,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品質,要求真的很高以外…」
「因為我們安寧療護是訓練『苦海救生員』,而不只是訓練一個人會游泳而已,難度當然更高。」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有些護理人員,雖然願意犧牲奉獻,但最後卻還是被家長召回,因為那些家長並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每天工作得這麼辛苦。」
「對啊,你看我們還常要多做一些,其他單位不需要做的工作,像是悲傷輔導跟遺族追蹤…」
「而且這些都還是自願加班,沒加班費也沒加薪的。」我再次幫護理人員說話。
「…」
「難怪有許多安寧病房,對於瀕死病人,往往因為沒有足夠的護理人力,而無法讓這些在往生前一刻受苦的人,及時住院,更別說達成『搶救善終』的終極任務了。」
「唉,多麼希望社會風氣能夠盡早改善,或讓更多的家長,能夠感同身受,願意讓他們的子女,到安寧病房來當護士及醫師,輪流奉獻給臨終病人。」
「畢竟這個『苦海救生員』的工作,要比別的護理站,需要更多慈悲心與同理心,以及更多包容『怨』與『怒氣』的修養。因為要面對的除了臨終病人外,還有情緒極端緊繃的哀傷家屬。」
「到底該如何做,才能讓更多人,願意參與幫助善終的行動呢?」
「其實搶救善終,就像在急診室裡,幫病危的人急救般,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就像讓一個有機會治癒的人,『好好地活過來(善生)』一樣;我們假如能讓一個,無治癒希望的末期病人,能夠『好好地死去(善終)』,更是一件大功德。」
「原來,善終跟善生一樣,必要時都是必須被搶救的啊。」(下)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