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廚房】扁蒲的七晝夜

歐銀釧 |2009.11.10
2278觀看次
字級

秋日,扁蒲盛產,一個十五元。一口氣買了六個,試著在廚房裡享受學習烹調扁蒲的時光。

以前,我們住祖厝時,在菜園子裡種著各種蔬菜,常見的是扁蒲。藤蔓宛延的扁蒲是菜園子裡美麗的風景,它愛在傍晚、夜間開花,花朵盛放,笑盈盈的,美不勝收。扁蒲的果實藏在花葉間,我們以扁擔挑水澆菜時,總會繞過去,特別看一下成長中的扁蒲,看她一天天長大,好像看見寶藏一樣。

扁蒲盛產時節,我家飯桌上總有一盤清炒扁蒲,外緣翠綠,內裡潔白。作法很簡單,只是起了油鍋,倒入切成半月狀的扁蒲,炒到扁蒲呈透明狀時,加鹽,盛起,就是一道美味。

扁蒲家族有多種不同型態的族群,連名字也有好多個,匏瓜、瓢瓜、瓠瓜、蒲瓜、葫蘆、蒲仔、匏仔酘酘。我家種過不同的品種,大多用來食用。扁蒲果子成熟了,我們就摘回來,現做現食,鮮美無比;有時會刻意留幾個,讓它老熟之後,切成兩半,用來舀水。

還記得有次颱風過後,家裡連吃了一整個星期的扁蒲。可是,日日扁蒲都有新面孔。有時候,媽媽將扁蒲刨絲抓鹽,加上糖、醋、香油、香菜,涼拌,清香四溢,十分開胃。

有時,媽媽會做扁蒲餅,她將麵粉加水加鹽加胡椒粉,拌入扁蒲絲,鍋中熱油,放入扁蒲麵糊,慢慢煎成金黃色的扁蒲餅。童年時期,我們四個孩子圍著媽媽等煎餅,只見她不慌不忙煎著,有時還會教我們哼唱兩句兒歌。記得那時,她最愛教我們吟唱:「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有一天,她將扁蒲煮粥,將清粥煮好加入扁蒲、灑上胡椒粉,香氣滿鍋。再過一天,她將扁蒲去皮後,切成薄片,加上麵條,即成一道的「扁蒲麵」,我們吃得鍋底朝天。

一顆扁蒲到了媽媽手裡,千變萬化,百吃不膩。一日,媽媽做扁蒲水餃時,還說起《西遊記》裡的太上老君,把煉成的神丹妙藥,裝在葫蘆裡。我們聽得入神,張望著那掛在屋裡的乾葫蘆,感覺十分神奇,後來,還去找了書來讀。

扁蒲餃子是世上難得的美味,許多年來,媽媽的扁蒲水餃,有如一片蔥綠的樹林,深印在我們心中。她將扁蒲刨去外皮,刨成絲,以鹽略抓扁蒲絲。「看哪!這是最漂亮的綠色。」媽媽常常歡喜的讚美那扁蒲絲,惹得我們都跑過去看。之後,她把扁蒲絲去水,捏乾,再拌入香菇絲,加一點香油、白胡椒粉,拌均勻,做成美味的餡。最後,我們幫著將扁蒲餡包入水餃皮,就成了美味的扁蒲水餃。

那時,我們邊包水餃邊聊天,和媽媽無話不談。那些母女之間的話語,扁蒲是第一個聽見的。

後來,我讀中文系,在詩經裡讀到這種古老的農作物,原來,她已有數千年的栽培歷史。《詩經‧幽風‧七月》,載有「七月食瓜,八月斷壺」;《詩經‧小雅‧瓠葉》:「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再細看扁蒲的種植資訊,原來,它是很容易適應土壤和氣候的,從三月到十月都可見著他們的身影。

秋日時分,我買了六個扁蒲,一個人在廚房裡包著扁蒲水餃,煎扁蒲餅……。因為這些食物,我和母親這樣靠近,彷彿她不曾離開。(本專欄每周二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