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每天都有探討教育的新聞及評論,台灣的教育的確問題很多,如果要挑一項最嚴重問題,我覺得恐怕非教育體制默許自己「與社會現實脫節」莫屬。
現在是資訊隨手可得的便利世界,孩子還沒上小學就會上網,就算不會上網也會看電視,孩子腦袋裝滿各種資訊,然而,學校教育卻依然停留在十九世紀,彷彿還沒有電視與網路,彷彿孩子上學前還是一張白紙,彷彿孩子除了學校教科書,得不到其他資訊,繼續教導分科細碎、資訊稀少、與實際生活無關的死知識。
而且,學校所傳授的死知識,是為了符合一套名為「升學考試」的遊戲規則而設計,學校教什麼不重要,學生學會了甚麼不重要,只要把學生推入名叫「考場」的地方,回答在學校所學課程範圍的題目,再將成績排序,分發學生進入不同的高中大學,就算完事。
因此,台灣教育不在乎智育成績低落的學生是否被歧視,是否被黑社會吸收,不教導生活倫理,不在乎啟發學生的智能與思考力,不傳授兩性關係的互動秘訣,不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批判及質疑政府作為…。
老師假裝或希望孩子是白紙、希望只關注課本,把課本讀熟讀爛讀通就好,其他的事都不必管,學生卻對世間萬物都好奇地想了解,透過網路、電視或報章雜誌全看到了,甚至還會找書來讀,可是在學校卻只能被迫學習死知識,所以無法接受因權威而被迫吸收的死知識,及傳授死知識的教師,師生間的關係日趨緊張,情緒管理差的老師,就對那些頑劣的學生動手了。
批判台灣教育的理點認為,台灣教育制度的目的,並不在於教會下一代思考或研究,也不教育道德品格,而是幫在工作的父母圈養孩子,讓孩子不要在他們上班時發生意外,而圈養在學校裡的學生,是主政者與資本家未來重要的資源,這些人將為主政者與資本家提供勞動力、創造收入,對主政者來說,學生愈笨愈好,不會質疑或挑戰政府的錯誤作為,不會發現社會不平等,不會危害社會秩序。
所以,學校盡是傳授與生活無關的死知識,並且防堵幫助學生學習獨立思考與做研究的方法進入校園,默許考試和補習把學生的私人時間填滿,扼殺青春期的孩子所有需求。
因此,目前爭執的教科書一綱一本或多本,國文課本選多少篇文言文,根本不是教育改革重點,如果無法認清、了解教育的目的,是在讓下一代學會獨立思考與做研究,教改就不可能成功,學生程度也不可能真正提升,更不可能培育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王乾任(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