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國內機車新領牌數為二十萬零九百四十七面,是去年同期的百分之四十九點五,下滑百分之五十。北市、台北縣與高雄市機車商業同業公會認為,「稅率太高、產業外移、失業率增加」,是機車購買率腰斬的原因,希望政府振興機車產業。
機車銷售量下滑,或許和失業率、稅率有關,但也和大眾交通系統更加方便、人們交通方式改變有關,少子化的趨勢也有影響。但台灣的機車密度已列國際前茅,機車意外事故死亡率也偏高,機車銷售量的下滑,其實是好事。
就全體國民整體福利而言,政府應該更著重發展節能減碳的大眾運輸系統,壓抑高污染、高交通意外事故的機車。畢竟連大陸都看準機車的不環保而限制機車銷售,台灣怎能走回頭路去鼓勵機車的銷售。
政府應該思考的先是全體國民的利益,其次才是特定族群的利益,而不是本末倒置的為拯救少數人的利益而犧牲全體。當然,機車產業也有振興的必要,但著眼點應朝強制淘汰高污染的老舊機車,利用換車潮創造營收,並推動環保節能的電動車,輔導機車產業轉型與升級。如此,不但解決機車意外事故,也能促進環保。
台灣機車產業就像美國汽車工業,曾是國家很重要的產業,如今它們面臨不轉型升級就得淘汰的地步。機車產業的業者若只看對自己有利的理由,忽視社會發展的趨勢,恐怕將跟不上世界趨勢的變革而被淘汰,切莫忽略產業結構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