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六十七歲的著名奧地利先鋒劇作家、小說家、詩人、散文家彼得‧漢克二十六日獲頒二○○九年卡夫卡文學獎。
漢克在致辭中表示,「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布拉格,可是因為卡夫卡,來到這裏顯得如此自然。」頒獎典禮在著名作家卡夫卡的故鄉,捷克首都布拉格老市政廳舉行,捷克參議院主席斯沃博達出席。
同為奧地利作家的耶利內克二○○四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自稱漢克比她更有資格獲獎。許多評論家也認為,漢克是重要的當代劇作家。
漢克於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六日出生在奧地利的格里芬市。據說,童年時代他與母親和酗酒成性的繼父共同生活,正是文化束縛和繼父酗酒造成了他後來離經叛道的寫作風格。
大學時代他主攻法律,同時成為一個名為格拉茨作家聯盟的年輕作家協會成員。一九六五年,漢克在出版社願意發行他的小說《大黃蜂》後決定退學並成為一名職業作家。
隔年,他在新澤西普林斯頓的德國作家與評論家大會上做出驚人之舉,作為與會最年輕的作家,他抨擊作家同行對讀者做出誤導。兩個月後他顛覆性的劇作《冒犯觀眾》在法蘭克福首演,引起廣泛關注。
一九六八年,漢克的首部長劇《卡斯帕》首演,引起轟動。主角是一位自閉少年,只會說一個句子,他不斷被幕後提詞人用語句拷問、教導、恐嚇,飽受權威壓制,以使其成為「正常」一員,最終他連僅有的一點點自我也被剝奪殆盡。
《卡斯帕》後來成為德語戲劇中被排演次數最多的作品之一。已有中譯的作品包括描寫母親自殺身亡後的悼念小說《夢外之悲》,描寫三十初歲帶著女兒離開丈夫,獨立生活的《左撇子女人》,及幾個劇本的合集《冒犯觀眾》。他和溫德斯至少合作超過三部影片,包括《守門員的焦慮》、《歧路》、《欲望之翼》。
卡夫卡文學獎創立於二○○一年,為紀念二十世紀偉大的小說家弗蘭茨‧卡夫卡而設,每年評選一次,獎金一萬美元(約台幣三十二萬四千元),同時授予一尊由捷克藝術家雅羅斯拉夫‧羅納所作卡夫卡塑像。獎項主要頒給那些作品具人文主義關懷的世界各國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