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鄧榮坤桃園報導】位於桃園縣龍潭鄉三坑子老街的永福宮,為三坑村信仰中心,其建築風格傳統而樸實,廟頂有二龍三仙,意為二龍守護「福、祿、壽」三位神仙外,廟宇的石柱古樸外,更見證歲月的滄桑。
龍潭三坑子是龍潭第一街,永福宮位於三坑子部落內,廟宇雖不大,卻是龍潭地區少數歷史悠久之廟。永福宮建於乾隆九年(一七七四年),最初主祀客家族群的「三山國王」,隨著部分福佬人的遷入,永福宮也隨之奉祀三官大帝。
廟宇建築大多是日據時代保留至今,廟中不論木刻、石雕、剪黏等建築風格相當古樸,廟宇石柱十分特殊,有二十四孝柱、花鳥柱、龍柱等;其中的二龍柱屬於單柱、單龍、降龍式的雕刻法,龍的首尾均在同一立面,首尾相互呼應。龍柱上有「大正十三年歲次甲子」的落款,在時序上恰好是天干地支之首。
已有二百三十一年歷史的永福宮,還見證了大漢溪部落族群的興衰。早期因大漢溪水運而發展成的三坑老街,風光時曾有「龍潭第一街」盛名,在大漢溪河道淤積及石門水庫興建後逐漸沒落。沈筠文史工作室表示,當地興盛時期有派出所、旅館和玲瑯滿目的商店街,目前雖只有零星的雜貨店與麵店,但其歷史意義仍值得民眾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