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華爾街日報》報導,人民幣匯率亦步亦趨地跟著美元下滑,已讓南韓、馬來西亞等亞洲出口國備感壓力。
自從三月升到今年的顛峰以來,美元已對韓元貶值百分之二十四,對星元下滑百分之十,對泰銖貶值百分之七點七,對馬元下挫百分之九點三。
然而,近一年多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卻大致維持不變。因此,人民幣對馬來西亞元、韓元與印尼盾的匯率,等於也和美元一樣不斷地下貶,導致這些亞洲出口國的商品變得比中國製品更貴。
與中國競爭的亞洲國家,如今都碰到一個兩難的局面。央行為「阻止」本國貨幣對人民幣或美元升值,最近幾個月一直大肆買進美元,導致外匯存底已回升到金融危機前的水準。
但在同時,亞洲國家也承受壓力,必須逐漸讓貨幣升值,減少依賴出口來帶動經濟成長。經濟學家擔憂,持續干預外匯市場反映這些國家不願中斷舊習慣,依然想靠壓低匯率來推動出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