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君子三惜

沈栖 |2009.10.15
4126觀看次
字級

近讀《明史‧周新列傳》,其有「君子三惜」的勸諭之言:「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學,一可惜;此日閒過,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

除少數極富天賦者外,一般人的智商是相差無幾的,孰聰明,孰愚鈍,全靠後天的學習。「此生不學」,之所以「可惜」,是因為他學不到知識,學不到技術,學不到科學,光靠個人極為有限的經驗生活,視野狹隘,思維閉塞,是無法融入日新月異的時代潮流的,「落伍」便是那些「此生不學」者的最終歸宿。

學習,無疑是一個人生存必需的條件,倘若僅僅滿足於溫飽,滿足於物質享受,而廢弛於學習、廢弛於精神煉獄,那麼,只能屬於「苟活」———沒有生活質量的度日。

「此生不學」更為「可惜」的是,無法走近真理,以真理清心明志,棄惡揚善,使自己「永如青年有勃勃生氣」(梁啟超語)。

從2000年牛津英語詞庫所收10億以上詞條統計,當時全世界最常用的前100個名詞當中,「時間」居然名列首位。———這是一個既驚人又精采的偉大發現。時間確實高於一切,正因如此,「此日閒過」,便甚為「可惜」。

時間不會倒流,過了此日,雖說還有來日,但此日已不可追溯。那些虛擲自己時日的人,其實是在自耗生命;那些浪費他人時日的人,其實是在謀取他人的生命。

魯迅用喝咖啡的時間抓緊寫作;朱自清在洗手的時候,悟出「日子會從水盆裡流走」的人生真諦,他們不願一日「閒過」,體現了堂堂君子的惜時精神。

任何人,包括運籌於帷幄之中、決策於千里之外的偉人,在他人生履歷中總會有失敗的記錄。失敗,對君子而言,並不可怕、可悲、可恥。可怕的是唯恐失敗而碌碌無為;可悲的是失敗之後,沒有總結教訓而重蹈覆轍;可恥的是失敗之後,百般虛飾美化,當作凱歌高唱。列寧曾將那些不怕失敗,同時又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以利日後實踐的人稱為「聰明人」。

一個人唯有正視「三惜」:終生學習而不息,每日勤勉而不閒,偶有失敗而不餒,那麼,他就會日臻而成為一個令人仰慕的君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