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年間,有一個書生叫高文敬,家境貧寒,卻滿腹學問。
一日外出,救一妙齡女子路春花於河中。二人竟一見鍾情,私訂終身。
誰知沒過幾日,路春花便被垂涎其美色的惡少──羅家的大公子搶到家裡,納為小妾。羅家丫環小玉,被路春花的堅貞情愛深深打動,於是助路春花私奔。誰知沒走多遠,就被羅大公子追上,在相互撕扯中,羅大公子不慎滾下山坡,一命嗚呼。
羅家一口咬定是高、路二人害死了羅大公子,在財大氣粗的羅家面前,兩人自然是被打入死牢,候斬。
洪武帝朱元璋當時一是出身窮苦人家,二是初坐天下,沒有他的欽批,死罪也不能送上刑場。朱元璋看了高、路二人的案情陳述後,發現了不少破綻,再看高文敬寫的供詞,耳目一新,文筆不俗,而且高文敬寫得一手好字,朱元璋便起了憐才之心,決定親自到案發縣監察案情。
朱元璋在縣衙死囚牢中見路春花雖花容憔悴,但面慈目秀、模樣忠厚,心中就有了七八分底,又見高文敬跪在地上高呼冤枉不止。
在問過案情原委之後,朱元璋遂有意開脫二人。朱元璋故意對高文敬說道:「命你當場吟四句詩一首,且每句句首第一字必須帶有兩個口,吟得好,免你們死罪。」
高文敬聽罷,略一思忖,立即吟道:
高墻鐵窗度日艱,
路漫何日還人間?
喊官不應無公理,
冤情海深盼聖斷。
朱元璋一聽大喜,每句第一個字不僅都帶有兩個口字,而且將每行第一個字上下聯起來,就是「高路喊冤」,於是,當即御批「將高、路二人分別發配湖北的桃園口,和安徽的金山口。」
高、路二人流放到兩口後,依然不改情愛初衷,往返於「兩口」之間,當地人都很羨慕,就親切地稱他們為「兩口子」。
後來,朱元璋聽說此事後,很受感動,正式下旨,免了高、路的罪,讓他倆結成恩愛夫妻。這樣,「兩口子」的俗稱也就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