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 德女作家慕勒 戴文學桂冠

 |2009.10.09
921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瑞典學院八日揭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此前各方揣測滿天飛,雖然許多人呼籲該是詩人脫穎而出的時候了,不過此次是由羅馬尼亞出生的德國女作家,五十六歲的荷塔‧慕勒(Herta Mueller)贏得文學桂冠。

多年來被認為是得獎熱門人選、作品數度在德國文壇贏得文學獎的慕勒,一九五三年出生於羅馬尼亞的尼慈基村(Nitzkydorf),自一九八七年起住在德國。近作包括小說《狐狸當時已經是獵人》(Der Fuchs war damals schon der Jager,1992 ),以及圖文拼貼畫集《衛兵拿起他的梳子》(Der Wachter nimmt seinen Kamm,1993);台灣一九九九年引進她的長篇小說《風中綠李》(Herztier)

這位移民文學作家描繪羅馬尼亞專制制度對人性的摧殘,和她自己深有體會的知識分子的流亡。諾貝爾評審對慕勒描繪「被剝奪者景況」的能力推崇有加,讚揚其作品既有「詩的簡約,也有散文的平鋪直述,生動描繪一無所有者的處境。」

文學獎頒發一百零二屆,有七屆從缺,四屆為共同得獎。慕勒是第十二位文學獎女性得主。

歐洲中心論主導評審

在諾貝爾文學獎宣布前兩天,諾貝爾文學獎評審的新發言人英格朗(Peter Englund)表示,秘密評審小組都是歐洲人,在挑選贏家時一直過度「歐洲中心論」,他認為許多美國作家有資格獲得這個令人夢寐以求的獎項,「就我所知的大部分語言區內,有相當多的作者真正值得和可獲得諾貝爾獎,這也同樣適用於美國和美洲的作家。」

研究諾貝爾文學家多年的文學評論家傅正明,稍早即為文指出瑞典學院的「歐洲中心主義」根深蒂固,歐洲作家或以西方語言寫作的作家奪魁的可能性很大。

歐洲人最近幾年在文學獎項占有重要地位。自一九九四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獲獎以來,除了土耳其的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以及南非的柯慈(J. M. Coetzee)外,所有的文學獎得主都是歐洲公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