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璟綜合外電報導】為慶祝中國第七屆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泰國將於十一月開幕當天捐贈傳統泰式涼亭「自在亭」,並且舉行落成啟用典禮,見證普陀山與泰國佛教文化交流歷史,同時將簽訂姊妹景區友好協議。
二○○七年,泰國詩琳通公主訪問中國浙江省普陀山時,曾倡捐建傳統泰式涼亭,目前已建成,取名「自在亭」。
泰式涼亭又稱「撒拉泰」,在泰國尤其是佛教寺廟地區,隨處可見,以方便信眾聽經聞法,也是僧侶準備政府主辦的晉升考試時,研習教理的場所 ;在農村地區,可作為旅客歇息的施茶亭,或公車站。因此,泰國人相信,在寺廟或公共場所建造涼亭,具有功德。
據說,泰王拉瑪六世有一天坐在泰式涼亭歇息時,看見佛陀舍利巡行通過,因此給了薩拉泰另一個名稱,意為「視覺奇蹟的寶座」。
上月底,泰國副總理素貼主持國家標誌委員會會議時,決議加強宣傳泰國國家三大標誌形象,包括黃色臘腸花、大象和泰式涼亭,讓民眾了解泰國的國花、代表性動物,以及反映泰國人知識與智慧的宗教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