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位於中國河北邢台市的開元寺,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經過三年的修復,於中國國慶節期間順利完工。
開元寺又稱「東大寺」,建於唐開元年間(西元七一三至七四一年),是佛教曹洞宗發源地之一,是至今仍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唐代名剎。原寺門前有大型影壁一座,影壁上有滾龍團花,由彩色琉璃瓦拼砌而成,飛龍姿態雄健、造型優美,雕塑之細膩逼真,砌工之高超卓絕,均為北方所罕見。
為恢復其盛況,邢台市於三年前開始修復擴建開元寺,第一期工程興建了大雄寶殿、觀音殿、藥師殿、彌陀殿。去年八月,邢台市又提出開元寺綜合開發和公園建設園區規畫,決定投資超過人民幣二億元(約新台幣九億四千萬元),興建藏經樓、法堂、千僧閣(禪堂)、客堂、齋堂、雲水堂等。
開元寺公園工程項目總指揮張明辰表示,邢台市政建設集團今年六月入寺鋪裝,有三百多名工作人員晝夜施工,最多的時候工作人員達到六百多人晝夜施工。
據史料記載,開元寺歷代屢有修葺。現存殿閣,主要為明代建築風格。開元寺是元代皇家寺院,歷屆住持多為得道高僧。唐開元年間該寺初建時,香火旺盛,為中國北方之最。元朝時世祖忽必烈曾數次駕臨開元寺,故該寺更為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