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住中國大陸北京市廣外街道小馬廠社區,六十二歲的王克昌,十三年來資助河北阜平縣一百多名貧困兒童重返學園。這些年來他過著簡樸的生活,承受各種壓力繼續他的善舉。看到家中推積一尺多高的感謝信,他欣慰的笑了。
一九九三年在北京市宣武區當教委工作的老伴回家後,對王克昌提起到小馬廠小學參觀的河北阜平縣五大灣村小學的老師和學生,他了解當地還有很多孩子因為貧困而不得不放棄學業的情形。
沒幾天,王克昌就到河北阜平縣了解實況。回來後他對老伴說,「實在太窮了,」老伴也很同情,後來兩人就商量資助這些失學孩子重返校園的辦法。
王克昌發動所有親戚朋友共同資助,十三年來共捐助了二十多萬人民幣(約台幣八十多萬元)。這其中,王克昌和老伴也拿出自己每月的退休金,十三年來,也資助二萬多元人民幣(約台幣八萬多元)。
對王克昌的善舉,有些人對他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有人還認為王克昌這樣做就是假慈善的名義,到處撈錢。面對這些非議,他都一笑置之。
在王克昌資助的第二年就有孩子陸續寫來感謝信。他說,這些孩子到現在都已讀大學或大學畢業了。「看到這些信我的心裡就覺得非常溫暖,樸實的孩子們沒有過多的言語,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完成自己的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