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另一面--現代派詩人戴望舒(上)

溫梓川 |2006.04.25
954觀看次
字級

在中國的新詩運動方面來說,戴望舒的貢獻可說是很大。在詩壇上,有好幾個已成了名的詩人,在初期的那個階段,曾直接或間接地受過他的影響。尤其是在詩歌和詩論方面的翻譯和介紹,他也作過很大的努力。

望舒的詩,是採用象徵手法,借著散文的筆法,將一種無可奈何的淡淡的憂愁,羞澀地表現了出來,正如杜衡在望舒所著《望舒草》序裡說的:「象徵派詩人之所以會對他有特殊的吸引力,確可說是為了那種特殊的方法,恰巧合乎不是隱藏自己,也不是表現自己那種寫詩動機的緣故。」

所謂象徵,就是將意識幽深化、人格化的一種巧妙的敘述,在聯想的奇特上和觀念結構的省略上,它是極端地顯示了蒙昧、幽深等神經藝術的物質;說得好聽一點,就是「不是隱藏自己,也不是表現自己」的這一種神氣。
 
大概是因為個人意識的游移,缺乏毅力和興奮,便不期而然地擷取了這一種形象,以求麻醉。因為象徵所給人的愉快是撫慰,是麻痺;象徵的意義,是缺乏直接地通人性的。所以,象徵詩的趨勢,不能不說是一種危機。
 
由於意識的游移和缺乏毅力,因而怨恨和懷疑,正是時代通病;望舒也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他雖然受了法國象徵詩人的影響很深,他的詩卻能自闢蹊徑,擺脫外來的影響,並且能應用舊辭句和虛字,給讀者一種新的情緒。
他的詩的特色,便是大部分都是散文式的,既沒有一定的句法,也沒有韻律。他的作風,如與現代詩人比較,則情致的清悒頗似朱湘,卻比不上他的瑰奇;意象的生動則頗似臧克家,卻不似他的冷靜;至於意境的幽深,雖似李金發,卻不像他那樣艱澀。
 
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最初便是在商務印書館出版、鄭振鐸主編的《小說月報》上發表的,接著還發表了不少詩篇。迨後他和施蟄存、戴杜衡合編《現代》月刊時,他就是詩欄的主編。那時在《現代》發表過詩作的詩人真不少,記得當年有李金發、邵洵美、金克木、邵冠華、鷗外鷗、辛木、路易士、侯汝華、林英強、徐遲、卞之琳、姚蓬子等。《現代》月刊創刊於一九三一年,由一九二九年創辦的現代書局出版,可惜到了一九三三年停刊。「現代派」這一名稱,也就是由此而來的。

望舒原名朝宗,字承,別號夢鷗。幼年時期,與後來魯迅稱為「第三種人」的杜衡同學;杜衡也姓戴,原名克崇。他和望舒非常友好,簡直有如親兄弟一般。起初同在浙江鹺務小學讀書,中學也是同在宗文中學讀的。後來望舒獨自到上海去讀書,先後在上海大學和震旦大學讀過書,他這時期很喜歡寫詩。在上海大學時,和施蟄存相交最善,因此,曾和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鬧戀愛,卻沒有成功。一九三三年春赴法,進巴黎大學讀書,但是不到一年功夫便悄然返國了。(上)
(廣西師範大學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