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惡實由己作,汙染亦由己。由己不作惡,清淨亦由己。淨不淨依己,無人能淨他。」
———《法句經》
據說,日本佛教曹洞宗的開山祖師道元禪師(西元一二○○至一二五三年)到中國求法時,最先遇見的老師是天童如淨禪師。如淨禪師人品高貴,是一位備受修行人尊敬的高僧。道元禪師乘船到中國,在等待登陸批准時,在船上遇見了如淨禪師。
當時的如淨禪師從天童山徒步下來,為準備大眾飲食而下山採購,然後挑著擔子回去。道元禪師看見此情形,向老和尚問道:「聽說天童山上住著許多年輕的修行人,老和尚您為什麼要到如此遠的地方來,親自把這重擔背回去呢?」老和尚用堅定的眼神看著道元禪師說:「我為大眾親身服務的功德是我自己的,年輕僧人累積的功德則屬於他們自己的。」說完又繼續挑起重擔走上天童山。之後,道元到天童山參訪,拜見如淨禪師,並向他請教佛法,而如淨禪師以「眼橫鼻直」來回答。
這句話道出「道」並不特別,就像是眼睛橫掛臉上、鼻子垂直而立般地平凡。讓人體悟到「一切善與惡皆由我而始」的道理。它告訴我們:善惡的行為皆從自身開始,進而成為自己的罪業與功德。
人的行為會變成習慣,習慣則形成「業」,佛教教導我們要領悟到:去極樂、下地獄的原因,都在我們自己身上,應將這些原因連根拔起。換言之,我們自己的業,須經由自己去改變。
此外,佛教裡還有一種稱為「懺悔」的精神,能淨化宿業。一旦覺悟到自己此時此刻正在造惡業,當下便決心要把此惡業截斷,這種堅決的態度就是懺悔的行為。懺悔有一股很強的力量,能使我們拋開怨恨與貪欲之心,憶念佛陀的慈悲光明,在黑暗中照亮自己,並將我們引導至善處。真正的懺悔,能在一瞬間斬斷黑暗與惡業的循環,而就在那一瞬間,我們將能擺脫惡業的深淵,走向幸福;真正的懺悔,其實是一種每時每刻都能改造自我的內心動力。
我們以懺悔來改造自我,用一顆謙虛虔敬之心來禮敬佛陀,並為自己找到一顆「願心」,帶來新的人生價值與方向。所謂願心,就是要在深不見底的黑暗深淵中,對充滿怨恨的人生作一大轉變的姿態。這個巨大的改變,自我淨化的行為,也唯有靠自己才能完成。